:……您心里儿子就是这么个偷偷摸摸的宵小之徒?
当然也不能告诉杜夫人,现在又急又燥又不得不耐下心性给自己争取名分的那个,是他而不是雁卿。只好敷衍,“我明白。”
谢怀逸笑听而已,不予置评。只在两人说完,才道,“高选部昨日送了信来,想为你保媒说亲。既然你已经有了意中人,我便给你推了?”
自然是要推了——上元节谢景言救下的那个孩子,便是选部高尚书的孙子。上个月高家特地设宴答谢他。大约因为同他祖父是故交,高尚书对他十分另眼相看,很有提挈他的意思。但这就要替他保媒,也还是令谢景言略感意外。
谢怀逸看出他的疑惑,便又道,“可还记得那年路过齐地,出城三十里为我饯行的杨郡守?”
——当年南下扬州,父子俩路过青州治所齐郡。谢怀逸原本没打算入城叨扰,谁知齐郡郡守得知小谢过境,特地追赶了三十里地设宴款待。如此盛情,谢怀逸也深受感动。彼时谢景言已八九岁,还是有些印象的。
谢怀逸便道,“大概第二年,他就升任青州刺史。今年调任回京。”
谢景言在御前为亲卫,消息却极灵通,立刻便也对应起来——青州刺史杨益入京任御史大夫。本朝刺史实领州牧之职,青州又是东方重镇。这么动荡的时候杨益由封疆大吏入京任职,对朝局影响重大。谢景言心知肚明,自家祖父不是什么纯臣,必然起意拉拢他。心里便略觉着不妙。
果然,谢怀逸随即便道,“说的就是他家的六姑娘。”他便笑望向谢景言,“当年你已见过了,去送行时她还敬了你一杯米酒。今年上元节,说是她也在泰明楼。”
谢景言略感无语,“这哪里还记得。”
却也已弄明白——想来就是看准了晋国公想拉拢杨益,高尚书才主动为他保媒。
他都能想明白的事,谢怀逸哪里会不明白?也一样说不当回事就不当回事。便想,自家父亲名望功业都不下于人,举世皆知他是不世出的大才,却至今不得大用,还真不只是他生不逢时的缘故。
不过他自己也没怎么将这件事放在心上就是了。
奈何晋国公府也不是人人如此。这一日谢景言去探望祖母,便遇上了伯母陆夫人。因同杜夫人交恶的关系,陆夫人一向都不大搭理谢景言,这一日却故意当着婆婆的面就说起来,“杨家姑娘自幼便令名远扬,和獾郎果然十分般配。高尚书保的这趟媒,我看很合适。”
晋国公夫人也关心孙子的婚事,听她说起来,立刻就问道,“有这么回事?快同我说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