懂得多。”
余氏听到这话忙谦虚地说了几句。
“这是事实,你也不必自谦,你且听我说下去。你让老三放宽心,别急,要知道,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他在这个位置上,不求有功但求无过。他还年轻,以后有的是机会,不必如此心急。”老三最近的行事有点急进了。唉,年轻人毕竟是年轻人啊,老三再怎么老持成重,也只是个刚满二十的大男孩罢了。她理解他急于出政绩的心理,但理解并不等于赞同。
有这种想法,并不是她多有政治见解,而是旁观者清。
余氏认真地点了点头,心里对罗云初的好感又上升了一个层次,长嫂如母这话,她当得起。
两人都是聪明的,这种事点到为止就行了,接着妯娌俩便聊起其他话题。
水田插上秧后,又到了抢种棉花的日子。棉花是喜温作物,在发芽出苗时,要求较高的温度。过早播种和过晚播种都不行,时间要掐得非常准。八十四亩地需要种上棉花,这不是一个小工程,而且他们又得抢时间。光靠十来个长工人手恐怕不太够,所以二郎后来又请来了七八名短工帮忙。
准备开工时,二郎特意走了一趟大哥那边,交待他一些种植棉花的细节,现在他们做什么都会拉大哥一把。怕他家田地不够,今年山上的五亩地,也给他种了。
大郎认真地听着,一一将那些需要注意的地方记在心里。这回他可学精了,决心紧跟着弟弟的步子走,不再自己自作主张了。
春播最是累人,罗云初也是个舍得的主,她明白将军不差饿兵的道理。若想别人卖力干活,自己也不能太吝啬了。遂在最忙碌的这段日子里,罗云初特意请来了村子里烧菜手艺最好的大娘。每日都会割上几斤猪肉外加买上几斤骨头来熬制大骨汤。果然,这些长工短工吃饱了,干活的力气也足,速度快了不少。
花了六七天,可算是把全部的坡地和沙地都种上棉花了。种完棉花,二郎让长工们好好休息了两天,接着便是查看稻田。此时田里的稻秧已经长好了,够老了。二郎跑了一趟县里,让鱼贩子将之前预订的送来,放养在田里。六十一亩水田,二郎总共预订了一万五尾鱼左右(按每亩放养两百条来计),全部都是鲤鱼和鲫鱼。放养的那会,村子里老多的人围着看热闹了。
罗云初他们的动作这么大,村子里的人自然都见着了。不过大多数人都在观望,好些个人问过村子里的老人后,都不看好。这些老人都是耕地的老把式了,他们不看好的东西,村民们自然不敢尝试。不过有些精明的,倒悄悄种上了一两亩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