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样的声音都有,或多或少传到当事人的耳朵里, 代表辰光大学?要是连初赛审核都过不了那不是太难看了?
“她一个人的参赛作品能代表整个院系?”
“徐教授可是她参赛指导老师, 没个像样的作品不可能吧?”
“换做我参赛, 背着这么大压力, 我感觉我会睡不着觉。”
“我也是, 光想想都感觉有股窒息感, 这要是……好像自己成了一个罪人似的。”
周子青决定报名的时候, 就知道会有这些声音。压力确实大,就连徐梁知教授都找她谈过话, 让她放轻松, 不要有压力,尽全力去做。
压力会衍生一种焦虑的情绪,克服它的手段, 就是让自己充实忙碌起来。计算机实验与人工智能专业的学生越发关注周子青的时候,周子青自己已经全身心投入到的她的竞赛当中了。
首先就是确定选题框架大方向,这个看着很容易,拟定自己擅长的领域。可难道要闭门造车吗?还要查找近年来国际上的资料,总不能自己拟定选出参赛作品,早在之前就有人做出来,大同小异,那可就彻彻底底沦落成笑柄了
实验室的成员,经常能看到周子青拿着准备的资料找徐教授讨论参赛作品。这种一对一的指导交流,任谁看着都羡慕不已。
多么好的机会啊。
可随着次数增加,实验室的学生关注点慢慢跟着偏了,有时候都会情不自禁的放下手里工作,支棱着耳朵听着一门之隔,里面人的说话声。
越听越忍不住屏息收声,靠近的几个实验室学生面面相觑,嘴巴微微扭动两下,冲着半掩木门示意,听。
正传出清晰有力的说话声。
其中一个人极小声的说道:“这是又争论上了?”
旁边两个男生紧跟着点头,光这一周都三回了。从第一次的震惊,到现在还是震惊。每一次听到里面据理力争说话声,都忍不住在心里暗自佩服一下。
那可是徐梁知教授啊,整个辰光大学计算机人工智能系的首席教授,他提出的质疑,还需要辩解吗?认错改正就对了。
恐怕换个人就会立马排查自己选题方向,或者直接换个选题。
可周子青没有。
她选定的参赛方向是经过她深思熟路的,她做过大量的数据搜集,目前除了这个选题方向,她没有想要更换的意愿。
门内,徐梁知抬手捏捏眉心,眉头微微蹙着,这是周子青交给他的第三遍选题框架,从一开始他提出的质疑,她不停的拿出数据来确定完善她的想法,丝毫没有想要修改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