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授夸奖,喜欢的人当面称赞时,会突然不好意思的挠挠头发一样。
但是我在周子青身上几乎找不到符合她现在这个年龄的某些点,对比同期的学生来看,她领先的绝不是她的学业成绩这一块。
一个心理成熟冷静,且坚毅的人,或许有天生的因素在,但是绝大部分离不开从小的生活环境。后天的生活环境是塑造一个人性格形成的绝大因素。而她还很聪明,从她的学历档案资料来看,是每一位学生渴求的学习人生,说实话,我倒希望现在的传闻是假的。”
班主任没想到辅导员对周子青评价会这么高,他也翻过周子青档案,自然知道上面的记录。
“在观察观察吧,等到国际青年赛作品提交,应该就能平息下来。”毕竟传闻里压力说是来自竞赛,等到竞赛落幕,谣言应该不攻自破。
辅导员的想法和班主任一样。
谣言得不到当事人出面解释,渐渐有平息下来的趋势,甚至再有人说起这事,已经有人站在周子青立场上出言反驳。毕竟,总说人家心理不正常,精神不正常,可到底怎么不正常,谁看到过?
见到最多的反而是周子青脚踏实地的泡图书馆,进实验室。谣言四起的时候,人家忙碌的根本没时间过问,天天准备竞赛作品。
就在国际青年赛决赛作品提交后,谣言眼看着就像一个无稽之谈的笑话落幕的时候,东山市那边却出事了。
*
刘小光把金嘉瑜给耍了。
钱拿到手之后,刘小光并没有离开东山市,而是找了一间便宜旅馆住下。金嘉瑜封口费没起到作用,他还惦记手里云海市这份资料能不能再捞一笔钱。
这东西搁在他手里,毛个作用都没有。可是看到东山市晨报的赵玉民,刘小光知道他挣钱的机会来了。
刘小光不傻,年轻那时候,他也在报社实习过,报社走什么流程,他心里有数。赵玉民拿着徐家村那份走访资料,回去报备给总编,能不能过审,还得两说。
毕竟地方上媒体主流,是要看上面的。倒行逆施,可是要冒风险的。国家主流报业媒体,黄金新闻段,报道称赞过人,地方媒体给黑了,先不说报道的真实性,起码是得罪人了。
不过,报社媒体要的就是真实性,怕得罪人干不了这行。敢于揭发真相,还百姓群众以真实,也是给社会警醒和鞭策。
刘小光在报社门口等了赵玉民几次,几乎毫不避讳的对赵玉民透漏,他手里有证据,能证实周子青精神有问题。
“你在她东山老家那边走访的资料,说白了能写出来的那几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