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再过三天就开张,现在光景不好,也多亏了木头做的东西,只要注意防潮,别给虫蛀了就行,也不指着能赚多少钱,糊口就行。”赵大武说话滴水不漏,他可不想给方琳她们惹什么麻烦。
现如今铺子不好租,尤其是朝廷赈灾之后,青阳城里几乎恢复了正常,也许城中其他地方尚有吃不饱饭的人,但在城南这样尚算繁华的地段,大多数的铺子都已经重新开张正常营业了。
孙氏嘀咕了两句,向赵大武打听起铺子的来历,她跟沈大山在外头摆了一阵儿的摊,起早贪黑累得不行,如今听到方丽两口子都开铺子了,如何能坐得住,立刻也撺掇着沈大山也租个铺面来。
青阳县不是白河镇那样的小地方,在城南租一个铺面,要是前一段时间还好说,现在怕是难了。赵大武是个聪明人,三言两语就搪塞了过去。
铺子的招牌是石磊写的,清清爽爽的四个大字,山有木兮,说起来,这铺子要是开在白河镇,顶多就叫个赵家木匠铺,可到了城里头,就得起个应景的名字,拿石磊的话说,不然那些老爷公子的肯定瞧不上眼,就连出来采买东西的下人也会低看你三分。
开张那天是六月二十五,翻了黄历选出来的好日子,刚巧那天也是钰哥儿的一岁生辰。
按方丽两口子的意思,孩子年岁小,家里头的这几个亲戚如今又都住在一处,就不给他过生辰了,可赵老太太不同意。
赵钰再怎么说也是赵家的孙子辈儿的头一个,这一岁生辰是要抓周的,往后孩子有什么造化,可都指着这一回呢,怎么能说不过就不过呢。
赵老太太这人吧,你说她拘泥礼教,可她对儿子儿媳都宽容的很,只要能身体力行的事儿,从不叫他们伺候,你说她开明吧,可就一个小小的生日,非得上赶着过,差点没把赵大武给忙累趴下。
即便是自家亲戚,这要是给儿子过周岁生辰,也得置办上一两桌席面,准备些应景的物品才是,赵大武一边忙着安排铺子的事,一边还得操心这些,人没几天就瘦了下来。
方丽想着说把儿子托给方琳照看,她好替相公分担些,可赵大武说什么也不愿意,如今方丽要看孩子,还得管着自家和方琳家的一天两顿饭,他舍不得让她再多操劳。
到了六月二十五这一天,鞭炮噼里啪啦地在梧桐巷外的街道上响了起来,因着最近有不少铺子都重新开了门,这鞭炮声儿就没停过,几乎三五天就得来一回,住在跟前的人家也不觉着奇怪,有那看热闹的,闻着声跑出来瞧瞧。
早在鞭炮发出地一声响的时候,那盖在匾额上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