丝了。只把山顶上的茧子留着,嗯,就留二、三十个吧。”
林天凑了来看,也笑嘻嘻的,今年的蚕丝要大丰收了,只怕年终考核又是优吧。
丙吉升了丞相之后,最关心的就是民生大事。
各个郡里都流传着这么一个故事,丙吉出行,看到路上有人斗殴,死了一人,丙吉命仪仗绕道走了,但是看到路上的牛伸舌头,却连忙停下车驾,让人去询问发生了什么事。
有人觉得丙吉的做法古怪,丙吉却道:“斗殴死人,自有所属官吏来管辖,牛伸舌头,若不是疾病,就有可能预示着大旱,关系到田中的产收,这才是丞相该关心的大事。”
林天想,若是平陵县的种桑养蚕大丰收,在扶风郡可是头一份。
到了秋天,还有荒山莲池里的莲藕和鱼出产,到了来年春天,又有羊可以出产。
虽然这些都是林家和别人的产业,却能给平陵县的穷人带来不少帮佣的机会,到了年底家中又有不少进项。
不出两年,平陵县的穷人的饭桌上都能隔三岔五地见到肉,七十岁以上的老人能够穿上绸缎。
放眼整个三辅地区,像他这样的县令只怕也没有几个了,丙吉丞相一定能看得到他的功绩。
☆、第180章 转型
林天在展望着平陵县的将来,赵充国也做了同样的事,不过他更加直接,将这份计划写成奏章,呈给了刘询。
自张安世、张千秋过世后,张延寿报了丁忧,原先张家在军中的势力,全部由赵充国和冯世奉接手。
韩增因为身体原因,早已不怎么参与其中,再加上冯世奉就是他举荐的,冯世奉得了好,他自然也有好处。
从长远来说,大司马大将军必定是许家的,许延寿留驻在西域都护府和赵兴分裂匈奴,事成之后,便是一大功劳,而且许嘉也跟着生父在军中效力,成长为一代新将领之后,许家的地位便不可撼动了。
而这,本来也是刘询的计划之一,太子日后登基,不能没有强大的母族支撑。
冯家和许家又是姻亲,赵充国看清楚这一点,嘱咐儿子不可恋权,他们不过是帮着许家掌管几年的权柄而已。
七十多岁的赵老将军压根不在乎这个大司马大将军的位置能坐几年,而是将眼光放到了大汉的千秋基业上。
刘询都不得不说,这个老将,真是块宝,年纪大,经得多,什么都知道点门道。
被大汉赶过湟水,递了降书的西羌人又逐渐的将队伍聚集起来,原先声称投降的几个部落又纠结在一起,再次谋反。
不得不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