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回本,这可以理解,但手法还是要有底线。
而一样是大投资艺术片,《人生旅》的炒作手法就让路易觉得无伤大雅——事实上,他很早就开始关注这部电影了,毕竟萨尔维和珍妮弗的再度组合也是很吸睛的,拍摄期间的绯闻也为电影维持了很好的曝光度,但电影除了预告片以外,一直都没有组织点映,让人无从判断真实口碑,只有一些谣言来保持关注度,先行营造电影形象,比如说‘由于太过深奥,曾考虑剪辑出适合商业放映的版本’,这就让人对电影有了一个模糊的第一印象,知道这是一部有深度的电影——这固然会筛选掉一部分对艺术片不感兴趣的观众,但考虑到这些观众可能带来的差评,这还是有价值的宣传,起码留下来的关注者都会有尽量贡献票房的意识。
虽然之前举行的内部试映会也出过含糊的新闻,让人知道这部电影的质量不错,但所有观众都签署了保密协议,所以影评只有寥寥数篇,首映礼放到伦敦来办,则无疑是要借助英国电影界的力量,让《人生旅》以全场绝赞、口碑爆棚的神片形象杀回本土,在本土首先奠定讨论的基础——很多时候,神片和经典之间的差距并不是那么的大,到底给定性为哪个档次,就看这个先入为主的第一印象。如果在本土上映,可能《人生旅》未必会是冲奥的热门,拿几个提名就算了,但首先在海外营造起声势,bafta上满载而归之后,奥斯卡肯定也会受到影响,毕竟英国帮在美国电影学院也是一股非常庞大的势力。
“《少年派》也要搞全球首映,应该也要在伦敦——然后是印度,最后再回到美国……”看到全场那满意、惊喜的微笑,听着低声的‘这真是不可思议’、‘萨尔维让人感到害怕’的评语,来自福克斯的发行部专员萝莎也和路易、莫法特一样,在心底快速地下了结论,“当然,事前得做好公关,《少年派》可没有这么得天独厚的条件,让这些英国佬不要钱地堆砌溢美之词……今年的bafta肯定是《人生旅》的了,如果没有《铁娘子》,连最后一点疑义都不会存在……唔,不过不知道bafta的政治立场怎么样,如果他们也厌恶撒切尔的话,局面对《人生旅》就更有利了。”
在接近11月的现在,奥斯卡种子选手们也逐一浮上了水面,萝莎在心里掂量着《人生旅》的对手们,“总的来说,今年的强敌不多,但也不是没有变数,最佳影片方面,《雨果》完全就是陪跑,马丁的电影嘛……《战马》拍得很出色,但少了那种激动人心的力量,不过提名肯定是跑不掉的。《艺术家》噱头很强烈,黑白默片,嗯,但这和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