的。
她是现代柳家的柳暄红,打小学的就是柳家历代男女流传下来的秘方菜谱,身负柳家传承。
这卤味店的秘方,也是她从柳家菜谱里学习的,不光有她的功劳,还有她曾叔爷爷的秘方,历代先祖的想法。
这间铺子,是她纪念现代柳家传承的铺子。
所以它叫柳记,而不是什么其他店名儿。
宋家想让她改,是异想天开了。
这态度传回小宋村,又是惹得宋家人一阵气恼。
但是他们却没有法子奈何她。
柳暄红,不是曾经的柳暄红了。
不过这让宋家人气恼的消息,在柳家村的周氏听了,登时心情大好!
女儿开的铺子叫柳记,这不就是为她们柳家开的铺子吗?
还为了这个名字和宋家抵抗。
可想而知,女儿心里是想着家里的。
周氏喜气洋洋地回家说:“老头,暄红在县城给我们开了铺子!老宋家的人想抢呢,咱赶紧去让闺女把铺子转给山哥儿。”
作者有话说:
我设置的玄学!竟然被抽到12点了
第23章 饺子
在周氏和柳老头看来, 柳暄红开的卤味店取名柳记,就是为柳家开的。
然而她们再挠心挠肺地想要去县城看看, 也必须得等到春耕后。
在耙田育苗插秧后, 一晃眼儿,时间快进入五月了。
这时候松山县也不止一家私人铺子了。
大大小小的理发店,小卖部和服装店开了起来, 卤味店混在其中也不显得突兀。
如今的松山县人早上起来,也不用去国营饭店挤着买早餐了,家门口就有担着豆浆和油条包子卖的小摊贩,悠长的吆喝声在巷口街角回荡,筒子楼里扔下个筐子,朝小摊贩喊一声, 就能收获绵香的豆浆和热腾腾的包子。
“娘,我想吃菜包子, 煎饺子。”
“肉馒头。”
隔壁响起宋小果的呼喊声, 旁边的小月儿跟着嘟囔。
柳暄红不耐烦地捂住耳朵:“宋致远!”
二楼传来叮叮当当的起床声, 窗户“哒”地打开, 一个大大的藤篮坠下。
柳暄红耳边响起宋致远压低的少年音:“七个菜包, 八个馒头,五杯豆浆。”
“好嘞!”
小摊贩的应答声憨厚又欢快。
柳暄红和四个孩子搬到县里的小院儿不久, 没了老宋家人一大早的阴阳怪气和吵闹, 柳暄红彻底放飞自我,白天睡到自然醒。
早饭自然是不可能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