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沈、严两家昭雪时,更有些说头。
乾元帝本性聪明,虽口不能言,身不能动,头脑却是前所未有的明白,自是明白阿嫮用意思,几乎想仰天大笑一回,无如他脸上抽得一抽。到底露不出笑容来,喉中“嗬嗬”了两声,把双眼紧紧盯在玉娘脸上,泪珠滚滚落下,瞬间将头下的锦枕沁湿了两片。
果然左右二史官将乾元帝与玉娘这一情状写下,倒叫看着史书的后人以为明帝与后情深意笃,竟是成了大殷史上难得的一对儿恩爱帝后,连着玉娘进宫后,皇后就动辄得咎这都叫人忽略了过去,反以为废后李庶人狭隘恶毒,是以被废,无可悯之处,这是后话。
因有御医们的诊断,又有楚王、临安王、颍川王等力主,请太子景晟临朝监国。因太子年幼,请皇后谢氏仿前朝冯太皇太后,与御座后垂帘辅政。
说来乾元帝做皇帝,倒还是个明君,手下言路开阔,宗室们上得奏章,朝臣们有些儿肯附议,也有些儿觉着乾元帝即卧床不起,太子监国也是应该的,可皇后垂帘大可不必,更不能把冯太皇太后拿出来比较。
附议的道说是:皇后自立后以来,素来克己守礼,也肯约束家人,谢氏一门也不过她两个哥哥在朝,而她两个哥哥都是科举出身,可见也是有些儿真本事的,并不是胡乱提拔。且谢后素来贤淑知耻,并不是胡乱作为的人。
这个胡乱作为,倒是要说到乾元帝立景晟为太子后了。那时河南太康县令张影上书,言称经其考证,皇后一族,原是出身古陈郡阳夏今太康的谢氏名门分支,因晋末战乱,颠沛流离至东阳州阳古城。
阳夏谢氏,出了多少风流人物,天下哪个不知?便是魏晋南北时门阀林立,王谢世家也是一等一的华族,扯上这个来历,比之皇后从前的商户女出身,可是光彩许多。且这样做的,便是皇家也有哩,譬如三国时刘备,便要说他是汉帝玄孙,中山靖王刘胜之孙。若是能给皇后加个这样的出身,倒是光彩许多。
张影只以为自家这道本章必能讨好得帝后太子,哪里知道奏章上去的次日就叫驳了回来。驳回奏章的还不是乾元帝,竟是皇后。皇后亲自斥责道:“竟使人冒认出身,汝无种乎?”这话说得颇为直白,直叫张影羞愤,几欲寻死,不独没了前程,还不得不把个县令也辞了去。
支持玉娘垂帘的,把这些举了来,更将赵王景宁也推了出来,只言皇后但凡有一丝儿嫉妒之心,也不能将赵王养得熙熙如君子,直道皇后虽出身平凡,却是最是贤德云云。
觉着皇后不该垂帘的那些朝臣以为“冯太皇太后的确出身清贵,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