府的老仆了,所以她们的四人的来历是没有不放心的。”
太妃挑的人都是襄郡王身边信得过的人家里的,所以就算是襄郡王也没得说这四人是来历不明驳了太妃的。
罢了,太妃略沉下脸面,道:“老大和老二成亲也有些时候了,至今仍无后,到底不是长久之计。我们家也是无庶长例的,但给老大老二添些新人是能的。让他们屋里也添些新鲜气象,冲一冲。”
倘若太妃说这四人是给薛云起和薛云来留后,杨大奶奶和苏二奶奶还有话说,可太妃说了不为留后,而是添新鲜气象的,凭谁都说不出不是来。
谁让她们一个两个的,都生不出个阿什物来。
王妃适时道:“就是了,说不准这一冲,回头大奶奶和二奶奶便有喜讯传来了。”
在太妃和王妃一唱一和之下,大房和二房被逼得退无可退。
杨大奶奶和苏二奶奶低着头,两手藏于袖中,紧握成拳,身子微微发颤。
这时,襄郡王说话了,“‘长者赐,不可辞。’老大,老二你们还不快谢太妃。”
薛云起和薛云来只得领了。
再说张欢喜。
张欢喜一大早便哭着家去了。
张家原是先襄郡王元妃的陪房,元妃在时便很得元妃的指望。
那时襄郡王也不过是个不得重视的庶子,吃穿用度上自然不能同太妃养得嫡长兄薛浩,和老亲王宠妾所出的薛浚比了。
所以张家也算是同襄郡王与元妃共过苦了的。
元妃死后,襄郡王一是念元妃的情,二也念他们张家这分共苦的旧情,得封郡王后便没少照拂拉扯他们一家的。
张欢喜的父亲在家中行六,所以大伙都唤他作张老六。
这张老六虽然不能在长史、总管、典宝、审理、仪宾等这样能在吏部挂上号的王府属官沾边儿,但在府里也是个小头目了,还是时常随襄郡王进出的人。
张老六便自以为是与别人不同了的,成日家拿捏这个,挤兑那个的,好不威风的。
可凭他张老六如何轻狂,在王府那几个属官面前,也不敢腰杆太直,所以无一日张老六不背地里咒骂那几人的。
要不怎么才一听人撺掇,张老六就忙不迭将自己小女儿张欢喜给送上了,还不是指望着张欢喜早日给薛云上生个一儿半女的,那时他们张家就不同往日了,可是和王府有亲了。
那时候他们张家不说在王府里,就是到了外头,也没谁敢不对他恭恭敬敬的。
张老六正做着美梦呢,就见自家婆娘找来说:“女儿在里头受了委屈,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