规规矩矩的跪在原地任上位的三人打量。穿着大礼服的皇上、太后和皇后,显示出一派皇家威严。
“这孩子倒是会说话,抬起头来,哀家看看。”在内宫敢自称哀家的,唯有当今母后皇太后了。
母后皇太后出身世家萧家,年少嫁给先帝为太子妃,先帝登基后无子的皇后在在内宫地位不稳,萧家送了她亲侄女入宫帮她固宠。这一固宠不要紧,愣是让这个萧家女成功的生下了六皇子慕云澜。母后皇太后和圣母皇太后共同辅助下六皇子得登大宝,但好景不长,圣母皇太后在皇上十五岁时仙逝,现下内宫尊贵第一人依然是母后皇太后。
十娘听到母后皇太后的话,不敢怠慢,慢慢抬起头,眼睛却微微下垂,不敢直视着上方。眼角余光略过皇太后大朝服上五□□凤,规规矩矩的按照姑姑教过的礼仪去做,把“不能直视贵人的眼睛”这一条贯彻到底。
“这孩子倒是模样俊,还未长开就跟朵花骨朵儿似的。”皇太后对着从头到尾不发一言的皇上道,“只可惜这孩子太小了,不然倒是配皇儿。”峰回路转,一副惋惜的口吻。
“人小才好□□才听话,儿臣看着,宫里的妹妹们可都没这丫头这份沉稳呢。”皇后呵呵笑道,无视皇太后一脸的不喜,对着十娘问道,“杜秀女闺名是哪两个字?可曾读过什么书?”
“回皇后娘娘的话,十娘行十,因未及笄家中长辈未曾赐名。”十娘停顿了下,感觉自己手心的汗都要侵湿了手帕,握紧了拳头,复又答道,“在家中曾读过女四书,和三国志。”
最后三个字一出口,周身立刻被一股威压包围。来了,十娘心道。力持冷静,用力掐着自己手心,指甲尖端深深的刺入手心的嫩肉中,疼痛中保持着冷静和清醒。
在内心一片忐忑中,只听一道跟那日在关雎宫中温柔清和的嗓音不太一样的声音,威严冰冷的问道,“小小年纪,倒看起了史书。三国志中,汝最佩服之人为何?”
“吾愿效仿诸葛先生,若吾为诸葛,当一心辅佐主上,定计策,守江山,方不负伊尹吕尚之才,不负诸葛孔明之志。”十娘心里闪过很多答案,很多奉承的话,但最终还是一念之间说出了心底深处的答案。
殿中一片寂静,十娘话一出口知道成败在此一举,只听上首那个主宰国家命运之人,轻描淡写道,“望卿不忘今日之誓。”
十娘内心稍定,这话就是对她认可了。十娘撇到皇上身边的大太监就要拿起那托盘上的香囊,这是她盼望已久的时刻。
“且慢,哀家还想问这孩子几句话。这孩子容貌、学知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