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库可算是供不敷出。如此,被周王这么一来二去的折腾,到头来所需的花费少府不肯出,最后,便全都落在了老百姓头上。而层层挤兑之中,财力伟哉又锅满盆满,早被周王看在眼里的贩盐商人自然首当了其冲。如此这般,确实就如王玉溪所言,纵然盐商挟资千万仍是会承担不住这样一而再再而三地变相捐输。
说到底,这奸商竟然大多都是被局势,被她那贪得无厌的君父给逼出来的!
曾几何时,当她懵懂无知之时,实是骄傲自个身为周国的千岁。可如今,她却因此而羞愧难当,无言以对了。
王玉溪的神情很平静,也很漠然。一身风月,却又无关风月。说到这,他的语气已经和缓了许多,顿了顿,才继续缓缓地说道:“小公主可知,不讲别处,便是吾琅琊王家名下,也有盐铺二十四间。”
这一下,隐忧在心,周如水的脸色终是白了。有利不图便是傻子,盐利之大,连她舅父娄安都深陷其中,更何况是琅琊王氏这般的士族高门呢?也确实了,比起那些个木门商户,也只有像他们这般的士家大族才是能真真攒得住盐利,最终成为最大的赢家的。
也正是因此,当日朝堂之上,提及钱闾上书更变“盐引制”时,百官会那般的喧嚷大哗。
他们喧哗反对,言之凿凿,哪里真的是因了“盐引制”是□□的措令而不得违背呢?他们反对,他们愤怒,不过是因为被触及了自个的利益罢了。
若是废除了”盐引制“,盐务现有的局面便会被全盘改过。彼时,他们固守的利益门路便也都会被白白的断送。而同理而言之,周王近些年来早已习惯了盐商的孝敬捐输,若是盐商断了财路,那么周王的财路自然也是会窄的。
如此,这从上至下,才会硬生生地压着“忠孝”二字,逼得旁人再也不敢,也不能去提盐事。
☆、第73章 恕不从命第六十一章
“可当年先祖建立边防县九镇,行‘盐引制’,是为保边疆之安定长远。周国无数商人前赴后继,挟资北上,开赴西北九边纳粮换盐。一是为利,二也是为了国土安定,保家四方。”
周如水哽咽着,双手一绞,不顾帝姬之尊,面向王玉溪便行一大礼,伏拜了下去。她字字铿锵,无比恳切地继续说道:“天骄心诚不实,但前次也罢,今日也罢,得见郎君全属偶然。天骄鲁钝,自知不该再三为难三郎,但天骄实是想不来更好的法子了。我只晓得,那日在君前,唯有王相对盐改曾有迟疑,想是王相仍心系天下,不忍民苦!如今,朝堂之中无谁再敢轻谈盐法,可天骄却知,此事再也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