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世她来省城闯荡时,舅舅替她找了一份国企三产的宾馆里熨烫衣服的工作,是个集体工,说是工作稳定,一样给交三金,许多人都一直干到退休,适合女孩子干。
天天工作在地下室那狭小的空间里,认识的人就是身边那几个五十来岁的大妈,每天聊的话题就是今天菜多少钱一斤,哪个超市又搞活动了有优惠。这样的生活,每一天都是前一天的重复,完全看不到其他希望,哪有什么未来可言。工作了一段时间,她辞职了。
在此之前,她已辞了表哥替她在县城找的一份临时工,这次之后,都是规矩上班族的有门路亲戚们觉得她思想太活跃,没人愿意再替她帮忙。所以,周韵原来就打的主意就是先说服父母,再让父母出面替她贷款,这样发展也快一些。
结果家里父母意见也不一致,还好张泽赶到,由他全面接手了这件事。
没想到这次舅舅还挺支持她的,周韵挺意外,有种时来天地皆同力的感觉。
却听叶信道:“你妈我们姊妹几个,学习都很好,可家里那时候穷,只能供养得起一个,你姥姥就让我上了。可我自己考学出来了,看着你妈他们那么辛苦也难受。才想着让你们小辈的好好学习,有了文凭也能帮忙好找个工作。没想到出了你这个异数,小小年纪都说动人给你投资。就是你也不能光忙着挣钱,还是不要中断学业才是。”
周韵只点头,说她准备过段时间就找个家庭老师,好好补课后会继续学业的。问舅舅能不能介绍个好些的补习老师,她准备趁春节休息这段时间补习。对于像舅舅这样的亲人,你让他帮些小忙还能显得亲热。
叶信摇摇头,“老师我可以帮你找,不过学业是一方面,环境影响也很重要,还有就是和周围的人处好关系,结交那些优秀的人。哈佛大学mba有个教授说过一句话,那里的同学,最重要收获是结识了身边的同学。优秀的人只愿意和优秀的人来往。不在那个位置,你很难遇得到。”
同样劝学的话,舅舅说起来高明多了。周韵也笑了,“舅舅,我知道,卡耐基说过,人的成功只有15%靠的是知识,85%靠的是人际关系。我也会朝这个方向努力,先不说哈佛的mba,争取将来在国内上个有名大学的mba。”
叶信哈哈大笑起来,“年轻人就是有魄力,那舅舅就拭目以待啦。”他见多识广,反而不像家里人那样除了上学就没有出路了,只能说学识高了,对事情认识不一样,会让人做出更明智的选择和更有益的判断。
看周韵对自己一切都有安排,也不勉强劝她。人说吃一堑长一智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