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何说着,首先就把慕之云的答卷抢到了手里。
其他人也嘻嘻哈哈的,并不着急改卷子,而是一窝蜂围到了老何边上,也想见识见识那个第一名翻车的模样。
第一道第二道,都是传统的竞赛题,没什么好说的,对慕之云来说也压根算不上难题。
老何翻到最后,忍不住轻轻“嘶”了一下:“解答过程可够长的,要是去投稿,光说这长度,还真是一篇不错的论文。”
头两道题慕之云一共才用了一页稿纸,但是第三道题,她足足写满了七张稿纸。
老何既然能出这道题,其实之前也是认真研究过的——只不过没研究出来而已。
但他也考虑过几种证明思路,有些走到一半就走不通了,还有些工作量太大,他一时半会儿搞不定。
照他的估计,这个女学生的思路左右也不过是他之前考虑过的那几种,他也早想好了,就算证明不出来——这是肯定的——只要思路有些价值,依然还是算她满分。
要不然,就真会被人笑做以大欺小,他自己面子上也过不去。
但是,从翻开第三题的证明结论开始,十分钟过去,围着的这一帮人,一句话都没说。
又过去20分钟,七张稿纸已经整整齐齐按照顺序排在桌上,有人围着前面看,也有人绕着后头转,就是依然没有人说话的。
又过了很久,突然有人问:“老何,你平时研究的就是素数方向吧?这个猜想是不是……已经有人给证明出来了?”
老何下意识想否定,可是看着稿纸上那些无比清晰美观的证明结论,又不确定了。
“应该……应该没有吧……”他很虚弱的说,“跟素数有关的进展我每期都有追踪……不至于漏掉这么重要的证明吧?”
“那……慕之云这个证明结论,你看出问题来没有?”另一个人继续问。
老何连头都摇不动了,只是满脸疑惑的盯着纸面发呆。
“她先证明了原始集的erd?s和不会大于1.78——这又是一个数学家提出的猜想吧,我记得好像是个美国人,”另一个对这个猜想也有过接触的老师努力回想,“慕之云用的方法很巧妙,通过证明一个大约等于1.78的特殊常数乘以集合倍数的组合‘密度’为1,侧面证明了“erd?s和”的最大值为1.78……老实说,目前我没有看出证明过程中的漏洞和问题,就是其中省略的内容太多了,我觉得光是这些论证过程,就可以做好几篇论文出来了。”1
erd?s就是最初提出这个猜想的那位匈牙利数学家的名字。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