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音,目现微光,道:“阮钊在东北私通土匪之事,你且不要向别人透露风声。这事,暂且压着,自会等到合适的时候和他算账。”
流珠点头应下,却不知傅辛这般虚伪的性子,有些丑事,自是不会告诉流珠。
一来,傅辛先前的王妃,并不是病死,而是由傅辛纵容,被他其他婢妾毒杀,为的是空出位置,好迎阮宜爱过门。二来,从嘉等人的生母们,那些被遣散的婢妾,死的也十分蹊跷,这是因为傅辛绝不会让生出龙胎的自己曾经的女人再嫁他人,流散民间。
这两件事,那篇娇宠小说里没有提,傅辛也不说,流珠便不会知道。
☆、第21章 锦遭伤后从新制(一)
锦遭伤后从新制(一)
流珠这贞节碑,到底是没能请下来。她告知徐大徐二后,徐大眼睛一亮,搓了搓手,正要说话,流珠微微一笑,说了徐子期在东北立功,不日便将凯旋归来的事。徐道协听了,那眼睛立刻暗了下去,啧啧两声,蹭了顿饭后,不情不愿,但还是不得不抱着那只咬鸡悻悻然地走了。
没过多久,已至秋末,寒云衰草,帘帏飒飒,天气愈发凉了,然而在这汴京城中,人们的热情却分外高涨。不为别的,只因京试即将来临,而汴京这群富贵闲人们,一爱博戏,人人都有颗好赌的心,只不过有的赌得雅致,有的赌得粗俗,这二来么,拢袖之民们还喜欢附庸文雅,填个词儿,找歌女编成曲儿,再享受不过。而这京试,正好能同时满足汴京百姓的两大爱好。
说起这个,便要讲一讲这小说里的架空宋朝的科举制度。
便如同历史上的唐朝一般,这“宋”朝的科考考的主要是诗文,即所谓文官考试。让流珠这样现代的人听了,当然会笑话,这考谁的文章写得好,谁的诗词编的妙,真的能选出为民做主的官儿?不过流珠在这儿待了十年后,总算是看穿了这里面的门道。
诗词歌赋,最是主观不过。有的人就觉得婉约风好,有的人偏认为豪放派妙。所以在阅卷的时候,有猫腻的地方就多了。先帝朝时,三鼎甲,即所谓前三名,基本都是世家子,便是排出二三十名,也少有真正的贫家子。这里的科举,不过就是给官门子弟锦上添花的东西,可怜无数寒门学子,仍要为了这一点渺茫的希望耗上几十年光阴。
好在傅辛这位一国之主,对于这样的科举制度,也心存不满。
他早就想改革科举,令考试内容关乎实际,只可惜登基才不过几年,基业不稳,朝中阻力颇强,这改革一事,不能冒冒然的提起。如今敬国公等人因为造反被砍了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