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苏叶看巴菲特传记想起的事情,1961年他在致股东的一封信中写提及,当年收益有45%,几十年后他慷慨地分享了当时的持仓。苏叶曾慕名去研究了一番。
苏叶买怡和是有原因的,怡和成立于上世纪30年代,六十年后仍旧是世界500强企业。它的业务业务范围极广,涵盖金融保险、地产、零售消费、机械制造、运输服务,国人对它下属的子公司恐怕不会陌生,必胜客、惠康、万宁药房、美心都是它的子公司。
这一年怡和刚刚上市,当年它正好乘上了米股牛市这趟风,它每股发行价16元折合36.1港元,刚开市它就涨了两倍,导致认购形势火爆,最后它超额认购56倍。
超额认购56倍是什么概念?
这是买中妖股的概念。
苏叶摘下黑墨镜,冲何老师微微一笑。
第105章
要卖茶叶要找大老板, 只有在这个地方才能不费吹灰之力地找到一群可以买茶叶的老板。
他们前天千辛万苦地上门推销,费尽心思找门路卖茶叶,结果连大老板的一片衣角都没见着。
刘刚双目露出精光。
苏老师真妙啊, 不过他们要怎么才能让这群老板买茶叶?
来到交易所之前,苏叶特意拎着何老师和刘刚去人人百货买了两套西装, 到发廊做了头发,捯饬得人模狗样了才拉到港城证券交易所,穷逼估计连门都没走进去就被工作人员拦下了。
“虽然去年港股受到次美元危机的影响,一度低迷不振, 但我认为米国新总统的上任能改变这个局面。据民意统计, 这是米国史上支持率最高的总统。”
苏叶冲着何老师说了一串英文, 何老师表面上赞同地露出钦佩的目光, 实则没听懂她在说什么, 他只是按照苏叶的剧本面摊地点头。
1000股的怡和虽然不多, 只够到了交易的入门门槛,却远远够不上港城交易所的逼格。
但资格不够别的地方来凑, 不就是装逼嘛?
这个苏叶还是在行的。
苏叶用流利的英文同她的“保镖”说话,“我看来看去, 这里也没有什么值得买的股票。”
这句话解释了她刚才只买了1000股的的行为, 苏叶不是没钱买,她只是认为港股没有投资价值。
苏叶高谈阔论地说道,“这几年米国的硅谷发展速度很快,随便买航空、电子股都很赚钱。不过怡和也不错。”
她说英文的同时夹杂着一句粤语,“扑该股太多了, 老是围着港股转活该扑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