之外,其馀的五个儿子之中,史料中只有其中四子随同郑克塽迁往北京的记载,这四子就是与冯锡范同谋杀害郑克臧的二子郑聪、三子郑明、五子郑智以及九子郑柔。这四个儿子回京之后也都被授予小官职,并没有被朝廷赶尽杀绝。但是唯独六子郑宽,降清之后关于他的记录可说是一片空白,文献中只留下『行踪不明』这类曖昧不明的文字。」何昊雄教授说。
我曾在《台湾通史》读过关于羊山海难的记载。永历十二年,郑成功北伐南京时,载运家眷的船队在羊山遭遇颶风而沉,郑成功的六位嬪妃与三名儿子亡于此次海难。这与何昊雄教授说的有点出入,根据《台湾通史》所记载,四子郑睿也是亡于羊山海难。
「文献上任何曖昧不明的文字,都会留给史学家无限想像的空间。部份学者认为,郑宽一家可能是郑成功后代中唯一遭受施琅追杀灭门的。因为郑克塽降清之后,郑宽带着他的儿子郑克培逃出了府城,这对施琅来说可是严重失职,所以施琅必定派出重兵加以搜捕,甚至有可能在一怒之下,下令追杀洩忿,因为最好弥补失职的方式,就是让这个逃走的人彻底消失。事过境迁这么多年了,从未听闻过有关郑宽后代的消息,极有可能郑宽一家在逃亡的过程中,已经遭到清军的杀害,所以学界认为,台湾可能不存郑成功的后代。」何昊雄教授说。
何昊雄教授在说完郑宽一家遭遇后,稍作停顿。可能是要让学生有思考吸收的时间,也可能是在等待学生的提问,于是我赶紧趁机提出适才心中的疑问:
「教授,你说只有七子郑裕与八子郑温死于羊山海难。但我印象中记得《台湾通史》是说四子郑睿也亡于羊山海难?」
何昊雄教授露出一抹讚许的微笑,开始为我解惑:
「这与我接下来要说的有关,是否还有郑氏三代的坟墓留在台湾?答案是有的。我刚刚说过,满清朝廷不希望台湾人民感怀明郑政权,所以将郑成功、郑经、陈永华等明郑政权的主要人物迁葬故里。但是郑成功四子郑睿与十子郑发的合葬墓却留了下来,就位在台南市的南区,有一个『藩府二郑公子墓』,『藩府』就是指『延平郡王府』。或许是因为这两子早夭,满清朝廷认为台湾人民不会对这两人怀有感念之情,所以就没有迁葬这两位郑公子了。」
何昊雄教授紧接着说。
「但这里就出现了一个问题,如果郑睿也是亡于羊山海难,那为何台湾会有他与郑发的合葬墓?或许你可以说那只是衣冠塚,但如果是这样,为何没有七子郑裕与八子郑温的衣冠塚?我并不是指《台湾通史》的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