做了一百坛,一起送过来了。”
苏染和李二闻言都怔了怔。
“你们这也太实诚了点。”苏染低声感叹。
准备这么多东西,而且还要沿途照料三千只兔子,可想而知他们这一路走得有多艰辛。
苏亮却直摆手。“没有没有,这都是我们应该做的!要不是你们带着,我们哪有今天的好日子过啊!现在好不容易有个机会报答你们,我们当然要好好干啊!”
钱大又搓搓手。“对了,这次我们过来,还带了一些人过来。”
苏染又一愣。她和李二对视一眼。
“哪些人?干什么的?”
“就是村里的男孩子,他们来投军的!”钱大大声说。
☆、第594章 孩子们来投军
苏染一家人老母鸡变凤凰,彻底飞上枝头,这个故事早成了两江省的一个传奇,
到现在,还有人以苏家的故事为蓝本,写了几十出戏到处去演,不管演多少场,都是场场爆满,大家一边看戏,一边感慨着一家人的好命,女儿嫁了个流落民间的王爷,大儿子科举中了进士,小儿子运气更好,竟然就因为在京城救了一场火就被皇帝封官了,后来他又追随了现在的太子殿下,已经是朝堂上炙手可热的人物了,
别的戏上的故事,他们看了也就只当个故事看看就算了,可是现在,这个故事却是发生在身边的,这就叫不少人心思开始活络了既然他们一家人都可以,那为什么我们不可以,
只不过,流落民间的王爷不好找,但比如读书学功夫考武举这类事情他们还是能复制的,
再加上现在村子、镇上的人家都开始养兔子织兔毛布赚钱了,家家手头都有点余钱,供孩子读书请师傅什么的完全不是问题,
在这许多群情澎湃的人中间,有一批人更冷静得多、他们也想得更深远,这些人大都是当初吴山村哩眼看着苏染一家慢慢爬起来的人,
毕竟虽然现在村子里家家都有钱了,可是有钱并不能换来孩子聪明的脑筋和一身的好武艺,自己有多少本事自己心里清楚,自己的孩子有多大能耐他们也清楚,而且考科举也不是那么容易的事,会试每三年才举办一次才说,而每次能中的又有多少人,以他们家的能耐,想供出来一个文进士武进士什么的,简直是痴人说梦,更何况袁先生也已经离开村子了,
所以,大家在村长的引领下迅速找到了更便捷的路子李二不是在西北领军吗,大家来投奔他不就行了,
挣军功,这个对这群村里的孩子们来说可比挠破了头的读书写文章更方便办到,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