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础。
朱见深大怒说:“一个小小宦官,怎么会危害国家?”——朱见深的话使人回忆九世纪时唐王朝皇帝李纯的话:“宦官不过是家奴。
”他们对问题的反应,如出一辙。
反对宦官的固然有人,但谄媚宦官的摇尾系统,也正式建立,王佑不过口头上说说,而监察部委员(御史)王亿,却上奏章给皇帝,颂扬江直所主持的西厂,对治安有极大的贡献,他说:“汪直所作所为,不仅可以为今日法,并且可以为万世法。
”当奏章传出时,若干人要唾王亿的脸,但他立即被擢升为湖广省(湖南·湖北)高等法院副院长(按察副使)从此,道德水准较低的人,官位越高。
而官位越高的人,道德水准也越低。
具有道德勇气的人,加速度地被排斥于政府之外,或被诬陷在诏狱之中。
朱见深的儿子朱祐樘,是头脑比较清楚的一位皇帝,而以不任用宦官闻名于世。
但当宦官之一的李广死后,朱祐樘查看他家中账簿时,见有“某官送黄米几百石”、“某官送白米几百石”的记载,困惑说:“李广能吃多少米?”左右告诉他,黄米指黄金,白米指白银,全是贿款。
王佑、王亿之类的无耻之徒,在宰相阶层中,也开始出现。
宰相万安完全靠进献春药秘方,被擢升为首相(华盖殿大学士)朱见深死后,朱祐樘在一个小箱子里,找到这些秘方,每张秘方上都署名“臣万安进”以便皇帝在淫乐中思念他的忠心。
朱祐樘责备他说:“这是宰相应该做的事吗?”教万安辞职,但万安婉转哀求,不肯提出辞呈。
以致朱祐樘不得不下令把他免官。
另一位宰相(大学士)刘吉,是宦官汪直的摇尾系统中最得意的一员,贪污狼藉,屡被弹劾,但每被弹劾一次,他却一定升官一次,世人称他为“刘棉花”意思是越弹越起。
一直到汪直下台,他才跟着下台。
中央政府腐败,促使地方政府加倍腐败,因为地方政府官员必须更加贪污才能有充分的财物行贿,以保持自己的职位和再图升迁。
而明王朝另有一种特殊的社会阶层,介于官员与平民之间,即退休的官员和没有官职的秀才、举人、进士,以及在职官员的家属亲戚,他们被称为“乡绅”在社会上构成一个新型的恶霸集团,跟地方政府官员结合,欺压平民,尤其欺压佃农。
佃农贫苦已极,常因无力缴纳粮租,而被乡绅缚送到县政府打问——打问,是官员对平民的廷杖,官员只要看到乡绅的名片,即行动刑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