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三藩战役时,郑经跟三藩之一的耿精忠结盟,曾派遣军队到福建省和广东省参战。
三藩失败后,郑经在大陆上的根据地,全部丧失,这时他终于承认力量微弱,开始想到自保,但机会已经过去,清政府决心用武力把他消灭。
一六八三年,清政府福建海军司令官(福建水师提督)施琅率领三百艘战舰,从福州出发,先攻陷台湾海峡中的澎湖列岛,接着进攻台湾。
郑氏政权在台湾已二十三年,二十三年中有很多变化。
当初的战斗精神和复国雄心早已消失,将领们和战士们,都在岛上成家立业,习惯于和平安定。
所以,清军没有遇到抵抗,便在鹿耳门(台湾台南西安平港)登陆,最后一位延平郡王郑克(土爽)(郑经的儿子)投降。
三万六千平方公里的台湾岛,正式跟中国合并,跟西南方一干公里外面积略小的海南岛,像两只巨拳一样,保卫着中国的海疆。
——一件非常有趣的事情发生,宰相李光地(著名的儒家系统理学巨头之一)向玄烨大帝建议,郑氏政权既已消灭,台湾是蛮荒烟瘴之地,不适合人类居住,应该仍赐给红毛(荷兰)天老爷保佑玄烨大帝拒绝采纳他的意见。
十二东北疆土的开拓——《尼布楚条约》在台湾海峡发生变化的同时,东北严寒地带的黑龙江流域情势,也发生变化。
中国东北的领土,自纪元前四世纪战国时代以来,始终伸缩在七万平方公里左右,从前称为“辽东”即现在的辽东半岛——包括沈阳和辽阳两个大城。
而且有很长一段时间,连这一块土地都不能保持。
纪元后四世纪以来,也只有唐王朝保持了一百余年。
蒙古的元帝国版图包括大部分东北地区,当蒙古人被逐出中国时,长城以北仍是他们的国土。
明政府曾恢复唐王朝的辽东(辽宁省)旧疆,勉强维持了二百余年,一度把势力伸展到外兴安岭、黑龙江口和库页岛,但最后仍全部丧失给后金汗国。
后金汗国原来只局限于狭小的辽东半岛,它的北方和东方,仍住着很多比满洲人更为落后的部落。
这些部落一则不甘愿承认满洲人的优越地位,一则他们也正在向南迁移,双方遂不断发生战争。
但每一次战争的结果,满洲人都得到胜利,而终于把他们完全征服。
其中有4个主要的部落,如同下表:满洲人蓦然间被请进山海关时,他们在东北所征服的土地已达三百万平方公里。
满洲人作为中国的主人后,这片广漠的土地,就成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