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生擒。
——叶名琛跟四世纪淝水战役晋政府的宰相谢安,是从一个模子浇出来的人物,唯一不同的是,叶名深缺少谢安那种好运气。
所以谢安在恍恍惚惚中成功,叶名琛却在恍恍惚惚中失败。
谢安用郊游和下棋表示他的胸有成竹和从容不迫,叶名琛用的是扶乩拜神和睡大觉。
叶名琛被捉住后,英国把他送到印度囚禁,于明年(一八五八)逝世。
但恨他误国的一些中国人大却坚持说,他被英国当作一种奇异的动物,装在木宠之中,运到各国展览。
其实这种愤怒不见得公平,如果颟顸的官员都要接受这种待遇的话,大黑暗时代中的千千万万官员,包括清政府的皇帝在内,恐怕没有几个不具备被展览的资格。
次年(一八五八)英法联军舰队北上,攻陷大沽,进逼天津。
清政府不得不接受修约的原则,由宰相桂良到天津跟随军而来的英法公使谈判。
二十八岁的年轻皇帝奕(曼宁的儿子)仍严厉地拒绝外国使节进入北京,而英法坚持非进入北京不可。
桂良被挤在夹缝中大为狼狈,于是他企图用国内的官场诈术来解决,在给奕囗的报告上说:“(现在跟他们签订的条约)并不作为什么真凭实据,不过借这几张纸,暂时打发他们把军舰从港口撤退。
将来如果不愿履行,只要说我办理不善,严加治罪。
所谓条约,就成为废纸。
”桂良是签字了,这项在签字时清政府就预备背信的《天津条约》包括下列重要事件:一英法两国派遣使节驻扎北京,中国派遣使节驻扎伦敦、巴黎。
二开辟牛庄营口(辽宁营口)、烟台(山东烟台)、台湾(台湾台南)、淡水(台湾台北)、汕头(广东汕头)、琼州(海南琼山)为通商港口。
三中国赔偿英法军费银币六百万两(英四百万两,法二百万两)四英法商船可自由航行中国内河。
五中国重申不得再称呼西洋人为夷狄。
六双方政府批准后,明年(一八五九)在北京换约。
皇帝奕囗对真正丧权辱国如内河航行的条款,毫不在意,独对外国使节进驻北京这件事,认为是一种不能忍受的奇耻大辱。
所以等到英法联军舰队一走,他就下令迅速重建大沽炮台,指派七年后死于捻军的亲王僧格林沁率领他的精锐兵团,沿海布防。
第二年(一八五九)换约时间已到,英法两国公使乘军舰抵达大沽。
清政府通知他们,大沽已经设防,不能通行,请改在大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