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胜仗,整个大宋的情绪都在发酵。
从百姓到士子,五行八作三教九流,这段时间几乎都在说这个话题:平夏城大捷!雅座之内,颇有几个像是商贾模样的家伙,由几个美貌的歌姬陪着,正在胡吹乱喷,周围的客人显然也是颇为兴奋,连珠价的起哄掺和,你插一言我说一句,好不热闹。
而楼上有个包间内的客人却不时的将头探出,注意倾听这帮人的喧哗笑闹,只是脸上却是面沉似水。
「如你这般说,那姚太尉好生了得,竟似天神下凡了?西贼千军万马,竟当不得他一阵冲杀?」「你这厮好不晓事,那姚太尉是何等英雄?你不曾听说关中姚家将幺?」说话之人神气活现,不屑的面对质疑者,「俺家表弟的连襟便在殿帅府当差,渭州来京师报捷的使者当年乃是他的同胞,都在章相公帐下听差,这是他亲口说得,还能有假?!此次熙河军立了大功了,听说枢府议功,官家降旨光是金碗银碗便打了几千只,准备赏赐有功将士。
」「熙河军当真是了得啊,这姚太尉只怕要高升了。
」「那是自然,当年王相公手下的兵马,岂是吃素的。
老姚太尉当年英雄一世,小姚太尉也是将门虎子,满门忠烈!」「正是正是……」众人一阵赞同,齐齐举杯痛饮,官兵打了胜仗,作为大宋天朝子民自然也是面上有光。
接着便又说起今岁陕西诸路官府如何收购军粮,自家如何运法。
又说什幺钱钞盐茶诸引越来越不好做,现今私铜泛滥,说什幺东海倭国有人做这行,又河北有人暗自私运辽盐从海上直入江南,各种各样的花边八卦。
偶尔有一两个不开眼的文盲问起姚太尉究竟是何方神圣,换来的只是鄙夷的白眼和讥讽嘲笑。
楼上的人阴沉着脸,听着这些酒客的话,这些市井之人虽然说的乱七八糟,十成里面有六七成是道听途说捕风捉影,甚至有自己的想象演绎,但是也并非全都不值一提。
至少那些酒客口中的「姚太尉」是谁,这男人是知道的。
老姚太尉自然是指的姚兕,当今西军将门之中的大名鼎鼎的悍将。
姚家三代从军报国,随着宋夏战争而崛起,姚兕更是其中代表人物。
熙宁四年,先帝神宗登基未久,重用王安石,意图恢复河西。
其时因治平年间与西夏的几场军事对抗宋军完全不落下风,种鄂不但夺取绥州,蔡挺更是在大顺城击退了夏主亲征,令夏主凉诈中箭单骑落荒逃走,后凉诈更死于此。
有鉴于此,神宗登基后,颇有轻视西夏之意,令韩绛宣抚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3页 / 共4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