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年她嫁与一个赵姓官员,丈夫死后生活十分拮据。
科举考试给她带来了希望,她凭着自己的聪明才智,一路过关斩将夺得状元的桂冠。
三娘将她接来宫里,准备封她一个大官,让她当全国女人的表率。
三娘和朱武商议后,采纳了朱武的建议:建立一所「女皇书院」,专门招收穷苦人家的孩子,特别是女孩子,让这些孩子们免费入学。
她让李清照当这座书院的总监,官职正六品,另外派一些有经验的官员协助她处理日常事务。
李清照相当于是这座书院的招牌,凭她的文采和
名气一定能让这所书院驰誉全国。
李清照听了,知道这是为她量身定制的职位,激动得跪下来抱住三娘的腿大哭,发誓一定不辜负女皇陛下的期望,为国家多多培养有用的人才。
三娘下旨将这所「女皇书院」建在京城附近,占地一百多亩,除朝廷拨银子外还号召贵族商贾富户们捐善款支持。
因为女皇和女状元的名气,捐款捐物的人不计其数,很快就把书院建起来了。
赵佶赵桓两人现在都被女皇接来东京居住,因为身份特殊他们还没有获得自由,但是他们已经很满意了。
李清照上门去求前太上皇给女皇书院题写牌匾,赵佶当然得给女皇面子。
这样「女皇书院」四个漂亮的大字就挂在了书院前门上,去女皇书院观看前太上皇的题字从此成了初到东京的文人骚客们必做的一件事。
岳飞的母亲和梁红玉都读过书,萧玉兰推荐她们两个去给李清照做助手,有时帮忙照顾孩子们的生活,有时给孩子们上识字课。
很快她们就因为尽职尽责被李清照提拔成了书院里的从八品正式官员。
岳飞的母亲日子过得很充实,从八品在她看来可是个不小的官,一个县都没有几个。
现在她只有一件忧心事:她听说儿子在南宋当了大官,她心里早已向着女皇,最怕南宋向女皇开战。
儿子小时被她灌输了不少忠君爱国的东西,现在因为萧玉兰的关系,她懂得了不少以前想象不到的事,还亲眼见过前皇帝和太上皇。
虽然没有跟他们说过话,她觉得比起女皇来这两个人差远了,根本不值得老百姓去效忠。
陈希真不太适应辽国都城的寒冷气候,女儿丽卿就把他接来东京住。
无敌帮她向女皇推荐,让陈希真做了女皇的谋士,并赐了一座府邸居住。
陈希真觉得不可思议,自己领着辽国侯爷的俸禄,又住在东京给金国女皇当差拿钱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7页 / 共1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