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之战,漠南之战,河西之战,漠北之战后,汉朝控制了河西漠南之地,能够顺利地前往西域,与西域国家建立攻守同盟。此后,匈奴又接连遭到西域各国以及大宛,大月氏的倒戈,又接连被西方乌孙,北方丁零,东方乌桓和汉朝的联军数次打击,不得不远徙西域,因此在西域与汉朝产生冲突,对于坐落于天山南北两条交通要道上的车师国展开争夺,最终落败,在西域的威望一落千丈,撤除僮仆都尉日逐王,遁退漠北。
汉朝在轮台设立西域都护府,掌管西域大小事务,此为一通西域。从汉朝到河西,西域,一路畅通无阻,长城列城烽火台鳞次栉比,空无匈奴。
匈奴衰耗,在伊雉斜单于死后,诸王争立,内部混乱不堪,两单于并立,较弱一支的护韩邪单于在亲族呼延氏的支持南下降汉,居住在孝武年间为投降匈奴部众所在的故为塞外先为汉朝河南边地五郡,不改变他们的生活习俗而专门设立的胡人属国,在协同汉朝一同逐灭居留在漠北的北庭后,匈奴又返回漠北居住。
匈奴在两汉之间,又分裂为两部,南匈奴单于为呼韩邪单于之孙,在部众的拥护下南下附汉。汉朝对于归附的匈奴部众给予优厚对待,将他们安置在西河郡和北地郡内,设立属国都尉,册封诸部首领,作为汉朝北方的屏障,协助汉朝驻守北地,朔方,五原,定襄,雁门和代郡,侦察北匈奴动静。
南匈奴将王庭设立在美稷,协助汉朝征讨北匈奴,吸纳十几部前来投奔南匈奴的北匈奴部众,实力大涨,并得到了北单于玉玺。此后汉朝又在南匈奴国王庭不远处的西河郡治中设置匈奴中郎将治所留守都护南匈奴国,西河长史派遣二千骑兵,五百步兵为中郎将派遣,由中郎将掌管南匈奴国军事,听命朝廷征调南匈奴兵马,介入继立单于等大事,成为定制惯例。
美稷城为南匈奴国王庭驻牧之地,游牧地带广大,遍及塞上塞下,其王部众分居附近,北与鲜卑乌桓为邻,东有扶余,西有羌胡,南临大汉,此时共领有户口两万余户,人口十余万,带甲引弓之民叁万,由于汉朝动乱不安,他们趁机反汉举兵攻杀了匈奴中郎将,西河长史,占据了黄河流域诸多郡县,而朝廷此时自身也难保,就算知道,也无能为力,保持放任自流之态。
自南匈奴考察水草方位,将王庭定在美稷,就在汉朝的帮助下修筑了美稷城,城垣五丈,东西长十八丈,南北宽二十余丈,四墙开设城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