只够三四十日的用度。不过上了金属探测仪,马上就在夹板下找到了满满一仓的银币,足有两千枚之数,香料这等货物运回大明倒是能有个好价钱,但在这南洋,便只是些寻常商货而已,值不得什么,倒是上面决策已定,多一份人力便多了一条路,如今最缺的是什么?是人,何况还是个同文同种的汉人,总比那些扣下的税吏和渔民更好,至于银元,也有办法处理。
没等郑达再想好后面的话头,短发男子便先开了口:“今日不妨与你说明白,想必你们也都知道了,我等都是大宋子民,元寇占我神州,我等先祖不愿以身事虏,皆浮海而走,如今算来,去国已是三百余年,此番回返故国,欲借这南洋之地稍作修养,再作计较。”
说话的男子故作停顿,让郑达稍作消化,又道:“我等迟早是要回中土的,不过回国之前,还有一番布置,明日一早汝等便可离开,带来的水手人等及船只和一应家什都会发还,不过船上的货物就算我们买下了,你也不必带走。”
“首长们有需用自取便了,值不得甚么。”乍听喜信,能离开此地,船和伙计也都一应发还,那些货物也就是身外之物,只不知藏在夹板下的银子会不会被找出,若只是区区香料还不至于折掉老本,大不了回旧港再辛苦一年,离了这是非之地才是首要。况后来听两位首长说了个买字,加之方才问话气,总又生出些念想来。至于说短毛们自称去国日久却又知悉大明事情,也不足为奇,毕竟这些年大明破落的商民在南洋闯荡的所在多有,消息往来自然不绝。
“你的货物我们是买下,不是扣下,给你的都是时价,绝不叫你吃亏。只是我等归国心切,未曾带得多少金银,故而只能折价与你些货物。”
短发男子看着郑达,略一低头,又道:“至于船上的银钱,准你换成我们的货物带走。”
方才还气定神闲的郑东主脸色霎时便没了血色。
…………
“黄官人能说汉话却是方便了不少。”黄顺之面前的男人有着一副老于世故的面相,但没有胡须的脸庞却看不分明年纪。‘二十?’,‘亦或三十?’,颇有些拿捏不定,面前的这人不光面白无须,无从知晓年纪,连样貌也颇类红夷,可又满口的汉话,想是那汉人与红夷的混血。但穿着却是异样,一领对襟的褂子,却是短袖,既不类明人,也不似红夷,着实怪异。
片刻之前,还在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