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他们很喜欢给对方输送帮手。
苏油将之归为如今的政治生态和风气还算平和,也比较崇尚道德,大家就事论事较多,当然也不排除被推荐人善于伪装。
总之李定到了京师后,先跑去见李常打探消息。
李常以前和王安石是相当要好的朋友,王安石上台后让他做了右正言,想让他帮自己掌握台谏。
李定对李常和王安石关系的判断,还处在王安石来京之前,却不知道如今李常对新法的态度却是相当反对,除了规劝王安石,还屡次上书。
而且李常还非常欣赏苏轼,两人这几年混成了朋友和诗友。
见到李定,李常就问他“君从南方来,民谓青苗法如何?”
李定回答“老百姓都觉得很方便,没有不开心的。”
李常劝道“现在整个朝廷议论纷纷,都在争这个,你可千万别乱说。”
李定就去找老师王安石抱怨“我明明说的是实情,却不知道京城里边不让这样说。”
王安石大喜过望“那把你知道的,都告诉陛下!”
立刻向赵顼推荐了李定。
赵顼问他关于青苗法在南方推行的诸多问题,李定一一作了回答。
其实李定说的也不一定就完不对,现在都是人治,法律执行的好与坏,很多时候与地方当政者有关。
但是要说有没有政治投机的心理,作为风头正健的参知政事的弟子,也是人之常情。
赵顼接见了李定,听到了自己想听的声音,非常满意,对于那些说青苗法不好的意见,又听不进去了。
王安石对台谏的威力也有些犯怵了,反对的声音简直就是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
之前将谢景温塞进了台谏明显力度还不到位,便想把李定也给塞进去,还要帮他把控关键位置。
王安石准备让李定知谏院。
但是这个任命实在有些想当然了,也充分说明王安石如今已经有些飘。
区区一个选人,没有什么政绩,也没有什么名声,更没有经过制科,怎么可能担任这么重要的位置?
以司马光当年来说,先是在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