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放后我靠种田位极人臣
首页

第139节

“竟是韩大人啊!那指定能行。”

在松州这些地方,韩彻的名声简直不要太好。要知晓当初就是韩彻来到松州,改革了漕运后,他们这些运河沿岸的百姓,自此就再也不用被官府征集去做漕民。

松州百姓如今所越发依赖的棉纺织业,也是经由韩彻大力推广种植的。

另外还有这价钱便宜又稳定的食盐等等,谁不知晓也都是由韩彻所提议,并实施起来的改革。

而且这次除了圩田,在土地利用这块,韩彻还实施起了更为巧妙的葑田。

此刻,台上的老师也着重讲述了李朝时期,以松州为代表所盛行的圩田和葑田的两种对土地实施的利用方式。

“所谓的圩田,就是围堤铸坝,把田围在中间,把水挡在堤外面。”(3)

“这种土地利用方式并非李朝最先开创,但因为建筑维修这块耗费太大,一般的百姓即便知道办法,也是没能力去实施的。”

“若是大规模的去修建,别说是古代的那些普通百姓,就是当时的李朝朝廷,在处于国库空虚的阶段,也不一定能拿得出来那么多的银钱。”

“也就是朝廷在韩公的经济改革下,国库处于一个极为富有的阶段,才有了我们所知晓的古代劳动人民,跟自然做斗争的农业发展史上的一次巨大创造。”

“韩公在松州等地区所创造出来的圩田,内里开设沟渠,设涵闸……使其形成了一个完善的水系网络。”

“最为突出的就是洪期排洪,旱期灌溉,对水资源的一个灵活调配,如此便具有常保丰收的效果。”

“同时,因为圩田所择选的地方水陆边缘效益明显,因此它还具有生态功能。比如周边的湖塘可养鱼,河堤和田堤可种桑……在这样的合理利用下,当地百姓收入可增数倍。”

至于葑田,老师讲到这里的时候,都忍不住面露惊叹。

因为所谓的葑田,也叫架田。

它是一种以木缚为田坵,使其浮在水面上,可以按需移动起来的农田。(4)

对此,很多考据党还去仔细查阅各种资料,想弄清楚这些农业知识还有超前的经济学知识,那位韩公到底是天生自己就悟出来的,还是因为在流放至安南或是柏州外放时历练出来的,又或是被人点拨教授的。

实在是他所实施起来的这一切,太过让人震惊了。

若说经济知识这块,还能说是悟性。可农业这块,说实话,如果没有亲身实践或是被人教授,一个前面十几年只读圣贤书的世家子弟,又是如何知晓的?

于是越考究下去,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4页

相关小说

刘家的奴妻 历史 /
刘家的奴妻
风吹雨成花
架空偏现代,虽然大方向男女平等但很多乡镇和农村里出来的男女还讲究古老的那一套,...
100971字10-13
海棠春信(重生) 历史 /
海棠春信(重生)
白露栖木
116738字09-29
柳氏阿蕊 历史 /
柳氏阿蕊
陆戚月
<span style="color: rgb(255, 0, 0);">肉书屋VIP.1....
474011字09-24
颜婳可期 历史 /
颜婳可期
雾矢翊
肉书屋高人气金榜VIP.6.30完结 总书评数:3928 当前被收藏数:7798 【文案】...
477582字09-26
重生之嫡女闲妃 历史 /
重生之嫡女闲妃
岑梓熙
潇湘VIP2016-05-12完结 已有21366487人读过此书,已有3043人收藏了此书。 内...
1046477字09-30
抗战之老兵油子 历史 /
抗战之老兵油子
卡尔加里小虎
" 关于抗战之老兵油子:不穿越,不YY,有什么武器就打什么仗,有最全的抗战小分队...
2017324字04-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