温凉有些急切地打开文件袋上的绑绳,双手一转将文件袋倒过来,一口气把里面地东西全部倒在地上。
三张照片,三张薄纸。
她先捡起那三张印着墨迹的纸,打开——
两张地契,还是用繁体字写的地契,最后落款的时间年号是新虞年,这是华国成立前的年号。
温凉皱了皱眉,又打开另一张写满了熟悉字迹的纸张,只看了第一行,眼中顿时只剩下“吾孙白露”四个字。
她是90年9月8日出生的,恰好那一天是二十四节气里的白露,三岁开始练字学落款的时候,外公给起了字,就叫白露。
忍着心口的闷疼和酸涩,温凉几乎是一个字一个字地将信看完,仔细小心到生怕自己会看漏里面的话。
看过书画箱子里外公的遗书,温凉的心情其实并不那么激动,外公也只说让自己拿着那些东西,不管是卖掉还是收藏起来,只要生活过得富足,照顾好母亲,就能一切顺利,万事大吉。
而这封同样是外公亲笔写的信,却彻底把温凉打懵了。
信上说,外公所在的温家是大雍朝遗留至今的古老氏族,华国建国后,温家虽然没有当官当权的,却是京都比较有名望的书香世家。
只是到了外公这一辈,家族没落,人丁稀少,家中只剩下四个孩子。
而那两张地契就是外公分到的家族财产之一,京都孔庙附近的一座四合院,还有一块外城区的田契。
这两张地契听着不算什么,但是熟知未来十五年经济走向的温凉,却清楚的知道,一座四合院和外城区田地的价值。
不管对什么人而言,这两张地契就代表了一笔巨款,有些人甚至能靠这两张地契混吃等到死。
但对于温凉来说,这些东西已经显得不那么重要了,微信群里的那群小伙伴送给她的财富比这两样东西还要多得多。
真正令她感到心慌意乱并不是以上这些,而是外公最后的叮嘱。
他说:“当年你母亲和你父亲在西疆私定终身,我并不知情。你母亲怀你的时候,你父亲因公殉职,再也没回来过。”
“此后,我便带着你母亲定居在春晓镇。待到你出生,我将你带在身边之后,便彻底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