灵堂一夜长风未断,明明灭灭间的人世悲辛,尽掩于猎猎白幡,而猎猎白幡下却藏不住那一颗颗人心。
凤凰六年九月十九日,中护军成去之下葬。
大司马成去非不顾时议,于凶礼之上,亲自抬棺上鸡笼山。
“薤上露,何易晞。露晞明朝更复落,人死一去何时归!”三唱挽歌调,一载枯木人,举天哀声,大司马成去非于漫天遍野的纸钱分坠中,于一切繁缛有序的礼仪之中,仿佛得以重观当日去之如何送别父亲,而去之灵柩入成氏祖坟,距父亲并不算远,去之要同父亲一样就此沉默下去,永远沉默下去。
他抚了抚新立的墓碑,方记起他从未给予过幼弟任何亲密举动,他不曾抚过幼弟的一寸青丝,也不曾牵过幼弟手掌放飞纸鸢,尽管在那记忆的最深处,幼弟似乎有过模糊不明的渴求,只是他从不曾留意,他上来交付于幼弟的,便是生死杀伐。即便如此,在最终的最终,他也未再上前看最后一眼。
就好比此刻,整个下葬期间,他也再未落一滴泪,亦独余沉默,只在下山时,再次被半路伸出的枝丫缠住了衣裳,这样的场景似隐隐经历过,极为相熟,却无论如何也重现不了。他发觉那不过是夭折枯死的桃枝,灼灼其华,于来年自无从期盼。
然而,每逢春天,鸡笼山必经一场野火,那黑色的泥土中也必萌发新芽,虽然这和去之再无任何关联了。
于是,在这一路,无论谁人一步三回首,无论谁人洒遍伤痛的眼泪,他且都未再有一次回头去看那身后的鸡笼山。
第257章
凤凰六年历经几月的东堂谋逆一案尘埃落定时, 霜露已降。主犯从犯皆身死伏法,其间所牵涉佛寺僧众、世家庄园僮客隐秘内情,随之布告天下,然大司马既已将乱党全部剔除, 便再无威胁之说。
九月, 大尚书去职丁忧,时议已将大尚书此举视为脱离宦海前兆,大尚书思长林而志在丰草,也本是人尽皆知的一桩旧闻。即便无人明言,众人也可揣测的是,大尚书同大司马之间再如往昔一般毫无嫌隙,实乃痴人说梦,不过高山流水是否就成水尽鹅飞, 尚需光阴勘验。
十月, 大司马府着手征辟属官等各项事宜。长史、主薄、记室、从事等加之仓、户、士、贼、兵、铠诸曹参军,如此之众,皆可由成去非亲自辟署, 时人所关注者也正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