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是戚家能负担起的。二中离家近,校长为了留住她不但免了学杂费,还发了三千块给她。
但现在,她有了新的想法。一所好高中必然是要的,二中的学习氛围,图书资源以及教育水平都比不上一中,她不想重蹈覆辙,走上辈子的老路。
至于学费,总有办法的。
每个月的十五号是发放工资的日子,戚奶奶领到了七百块零三元的工资,带着戚茹去小超市背了五十斤大米,又去街尾的猪rou摊买了一斤rou并一根大骨。
傍晚的猪rou已经不新鲜,老板为了卖出去,还抹去了两块钱的零头。
趁奶奶在厨房忙着煲汤,戚茹便打算往废品收购站走一趟。
“奶奶,我去陈叔叔那看看有没有新到的课本,一会儿就回来。”
戚奶奶一听塞给她两张钱,反而催她:“去吧,多呆一会也没关系,找书更重要。”
离家不远的废品收购站承载了戚茹初中的大部分记忆。戚茹双亲早亡,爷爷在她刚念初一便从屋顶摔了下来,留她和奶奶相依为命。家穷屋贫,戚茹学会了在废品收购站淘宝。有崭新的教材,只写了两页的精美笔记本,重新上一根芯就能写的圆珠笔,以及大摞的报纸杂志当做草稿纸。
“陈叔叔,今天有学生卖课本嘛?”
每到暑假,废品收购站便要迎来大批的废旧书本,初三和高三毕业生靠着卖书的钱都能请同学吃上一顿。这也是戚茹最快乐的时候,她不仅能淘到书,运气好甚至可能淘到学霸的笔记。
“有,喏,你看那边,五个大麻袋,全是高中的书。今天是一帮学生一块来的,我给她们称斤的时候听她们说拿了钱要去吃冰呢。吃冰可不便宜。”
陈发家在老街的废品收购站开了十多年,店里的称比戚茹的年纪还大。陈发从小看着戚茹长大,对她来挑书的行为大加赞赏,不仅不在意收来的课本被她捡走,还会主动向学生们说,若是到他这卖书,要比别家高两毛一斤。
家境优渥的人当然不在意这点小钱,也不会绕远路来老街卖书,但周边的原住民可就心花怒放,横发一笔小财。虽然这边的原住民学习成绩还比不上戚茹,课本也被划得看不清原样。
戚茹蹲在地上解开麻袋挑挑拣拣,挑出一整套比较新的高中课本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