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在车间里,除非师傅带徒弟的时候会手把手的教,出徒之后,便全靠自学自悟了。
有好学上进的,当然还好说,总会找到渠道学到想要的东西,就比如顾朝晖这样的。
可绝大多数的工人的主动学习意识都比较差,想让他们在工作之余主动提高技术水平几乎是不可能的事。
而且,还有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在工厂里流传一句话,“教会徒弟饿死师傅”。
所以,大家对分享技术经验都是非常保守的态度,别说主动共享出自己的成功经验,就是别人主动来问,还要有所保留呢。
这就导致了一种两极分化的局面,技术高超,好学的工人,他们的技术会越来越精进,而那些本来就吊车尾的,则会越来越差,到最后,自己也丧失了信心。
充分了解了这样的实际情况之后,顾朝晖回家想了好几个晚上,制定了一套行之有效的改革办法。
技术不能共享,那是因为培训没有跟上,大家不能主动学习,也是因为车间没有安排集中地学习时间和机会。
如果能找一位专家,开诚布公的给大家上课,帮助工人们提高技术,相信没人会拒绝。
毕竟提高技术就意味着提高生产效率,就意味着能多赚钱啊。
所以,当顾朝晖在周例会上宣布,将请一位技术专家给大家讲解最近这批零部件的加工技巧的时候,几乎所有的车间工人都表示热烈欢迎,甚至是非常饥渴和迫切的。
至于这位专家是谁,远水解不了近渴,顾朝晖决定自己亲自上阵。
车间里的人都知道顾朝晖技术高,甚至还在德国得过技能大赛的奖杯,可他的技术具体高到什么程度,因为以前不在一个车间干活,现在这群同事,谁也没有一个直观的印象。
直到培训那天,顾朝晖气势十足的往机床跟前一站,众人就都觉得他不一般了。
等真正开讲之后,更是让大家心悦诚服。
他先是拿着工具,边测量便给众人讲解了一番所要加工零部件的基本数值,然后又在黑板上如行云流水一般,在没有格尺和圆规的情况下画了一个非常规整漂亮的零件解析图。
配合着解析图,他详细讲解了这个零配件合理的加工程序和步骤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