竟干了十多年了,不过现在制鞋这块的利润确实太薄了,我们是外商带料加工,几乎就是赚个手工钱,我这一年,刨去工人工资,自己没剩多少,而且现在外商对产品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严,上次因为一双鞋的问题,退了我差不多半个集装箱的货,这笔损失,让我最近三年都白干了,照这么下去,我得赔死,所以索性不干了。机器我都转兑给别的鞋厂了,现在就剩个厂房,我也打算买了,都处理干净之后,我就拿钱去x州做贸易,我一个哥们儿在那边,说是现在搞服装批发非常赚钱,还是当二道贩子省心。”
顾朝晖两口子听老板倒完了苦水,也深有同感,确实实业越来越不好干,不过这个不好干并不是大的经济环境造成的,而是说市场对产品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
现在物质生活丰富了,不像前些年,市面上的货品少,可选余地小,能买到就不错了,谁还会挑三拣四,但现在消费者眼光提高了,要求也提高了,那些质优价廉的东西才会受欢迎,如果还想像之前那样糊弄消费者,恐怕是不行了。
所以,即使这位转兑厂房的老板对实业唱衰,可林荫萌两口子的开厂信心并没有动摇,相反,他们更加明确了自己以后要走一条什么样的发展路线。
双方虽然对实业的看法不同,但并没有影响合作。
老板看两人对厂房很满意,便主动说道,“我看你们两个年轻人也是正经做事的,这厂房我也不多开价,一口价,十五万,怎么样?”
十五万?
这可真不是个小数字啊。
来到南方之后,两人这几年兢兢业业的工作,确实有了一笔积蓄,可那也只有八、九万而已,距离十五万还是差的有点多啊。
因为是自己相熟的客户,之前多次跟他们的机械维修加工厂都有往来,所以老板最后又在顾朝晖的多次沟通之下,让了一万块的友情价,最终定在了十四万。
说实话,这个价钱,能盘下这样大的厂房,几乎能同时容纳一百多台人和机器,且基础设施配备齐全,这无形中就省了好大一笔装修的费用,而且还带有一个备用柴油发电机,确实是太难得了,当真是友情价了。
价格谈拢之后,下一步就是筹钱了。
林荫萌和顾朝晖往家走的路上,开始还很开心,为能找到合适的,价格如此满意的厂房而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