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的技艺。
因为无论到什么时候,机器制造都不可能完全取代手工工艺,原因很简单,机器不具备创造能力,而技术工人却能在亲手制作的过程中不断总结经验,获得灵感,增长技能,为后续技术革新和开发夯实基础。
所以,顾朝晖虽然已经离开一线生产很多年了,但他并没有真的将自己悬在半空中,而是始终没有离开技术工作,始终都在保持着自己对这行的热情,也在不断更新着自身的技艺。
这笔订单之所以能引起他的重视,也是因为这批零部件的难度引起了他的兴趣。
他已经很多年没有遇到过这种程度的挑战了,而且这段时间他在老家也没什么事情,恰好新厂里也有一台老式车床,他便想着闲来无事,消磨一下时间也不错。
可等他真的开始投入到研究工作之后,发现这零部件远不像他一开始想的那样简单,几个拐度都很玄妙,猜想这零部件绝不是应用到普通机械上的。
而且对方给他提供的原料强度不是特别大,但韧性却比较大,和他们平时接触到的原材料截然不同。
他这边没有原材料成分化验的仪器,一时也看不出这种合金的配比成分,这让他在加工时候更加不好把握分寸,好几次,他都觉得手感到了,但仔细一看,还是距离标准尺寸差之分毫。
为了避免这种分毫间的差距,他也尝试过用数控设备进行加工,但非常遗憾的是,数控设备更拿这种原材料没辙。
因为在加工过程中,数控车床会因为运转升温,打磨的钻头尖端的温度甚至达到几百摄氏度,这种温度会导致特种原材料细微的变形,而这种变形是rou眼不可见的,但一旦拿到显微镜下,用标尺度量,其还是超过了标准误差范围,且一个拐点的变形会连累到下一个拐点误差更大,因此数控加工确实不能胜任。
亲自实践了两次之后,顾朝晖才终于明白,那个人说得找遍了大半个国家,都没有找到能胜任这项工作的人,并不是夸大其词的说法。
自动化设备不行的情况下,还得回归到手工加工上。
为了防止高温导致的变形,顾朝晖在手工加工中,一边匀速而缓慢的转动刀头,一边轻轻的往零件上淋水。
但是这种方式,让他在加工过程中的精准度下降,毕竟透过水看到的零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