替代,也绝不会降罪尔等,错过了这个机会就再无后悔的余地了。”
或许是苏锦楼的话起了作用,三十人中有五人主动出列,其中有四人皆是寒门出身,苏锦楼眼中闪过一丝失望之色,而后当真让这五人回了翰林院编书,又差人去翰林院询问,是否有人主动请荐同去边关的。
余下的二百七十人中还真不缺胆大心细的,很快就补上了五人的空缺,苏锦楼又将挑选出的二十个武进士传唤了进来,同样作此询问,然武进士中无一人请辞的,连犹豫之色都未曾有。
苏锦楼的心里稍稍被安慰了一下,正当他打算褒奖武进士时,只见站在右下首的苏环主动出列,少年伏手而拜,说不尽的风流儒雅,“禀父皇,儿臣有事请奏。”
这是苏环头一次以大晋皇子的身份出声,众大臣皆纷纷投以注目。
苏锦楼亦甚是奇怪,“准奏。”
“禀父皇,儿臣以为,为将为君者,必身先士卒严于律己,如今这五十位新晋进士皆入边关军卫服役,身为父皇之子,理应和他们一同前往。”
苏锦楼微微睁大了双眼,明显怔愣了一下,随即眼中浮现出欣赏之意,“你可知去军卫服役意味着什么?那里没有锦衣玉食,亦没有成群的丫鬟小厮,吃喝住行全靠着一己之力,还要搬运木头运送军资,你可做好准备?”
苏环面容坚定,再次躬身拜道,“请父皇恩准。”
苏锦楼哈哈大笑,笑声开怀而洪亮,“准!吾儿宵朕,朕心甚慰。”
苏锦楼与苏环达成了共识,此时此刻,那些家中有晚辈一同去边关服役的大臣这才把心彻底放回肚子里,大皇子是圣上唯一的孩子,且又深受圣上倚重,再加上还有一个圣上的生死之友陶真,此二人都去边关,想来应该不会出什么差错了。
正当众臣以为此次朝会即将结束之时,不曾想皇帝陛下又出招了。
“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都不如谷物桑麻等物,故而,农乃国之根本。朕以为,百姓若有主动开垦农田者,报于官府均可自留,且免三年赋税,另废除人头税,总括一县之赋役,量地计丁,一概征银,众卿家觉得此法如何?”
对于第一条众大臣皆无异议,农田开垦的越多,所上交的赋税也越多,大晋没有藩王,平民所缴纳的税款均聚于户部,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8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