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我更想省心些。”李学武笑了笑,也很坦然地讲道:“就是不由心。”
“我当然理解你。”董文学先是放下手里的报告,这才双手交叉搁在小腹前讲道:“年轻人总是想着建功立业,施展抱负,这是好事,总不能等到七老八十了才想起来要奋斗,要创业,太荒谬了些。”
“我说你啊,还是多听听李主任的那句话。”他缓缓点头道:“放下包袱,大展拳脚,放开了干,我们都支持你。”
作为李学武的老师,他当然有这个意愿,可李学武不能信任李怀德。
至少不能像信任董文学这般地信任李怀德,别看董文学是这么说,其实他不知道李学武如何想吗?他清楚的很呢。
他这么说是为了缓和李学武同李怀德之间的关系,也是李怀德调他回京的一个目的,这更是他的主观意愿。
别不信办公室里的谈话能传到李怀德的耳朵里,这世上哪有不透风的墙啊。
李学武回京这一趟,不就是为了这份调研报告,为了能得到集团上下的支持,好能回辽东大展拳脚嘛,董文学很知道。
但现实情况是,李学武不可能得到所有人的支持,这么想太不现实。
可李学武也在争取,只要李怀德能点头,再加上他能确定的几位领导。
这也是实践他在集团的影响力,以及检验他离开集团中枢以后的实际影响力。
第一个要见李怀德,第二个要见董文学,再要见就是程开元了。
为什么?因为程开元是集团主管工业工作的分管领导,是集团所有工业企业的决策人,李学武现在也是他的下属。
李学武的身上还兼着冶金厂管委会主任的职务,自然要算他的下属。
不过李学武还是集团的秘书长,是辽东工业领导小组的负责人,所以两人的关系很是微妙。
微妙之处不在秘书长,而重在辽东工业领导小组,是隔在程开元与集团主要工业企业中间的这个临时管理机构。
站在程开元的角度,自然是消除掉这一临时管理机构才好,这样才能将他的管理意志直接贯穿下去,穿透到各个单位。
但实际情况不允许,因为地理间隔,各工业企业完整度不同等原因,让程开元不得不放弃了这一意见。
你想吧,钢城轧钢厂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11页 / 共1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