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一年至少能挣1000个工,也就是能分500元到1000元不等,扣除公社投入的农具、种子等本钱,以及买粮食的钱,也能剩下差不多三分之一。所以,劳动力多的家庭在年底还能领到不少钱。
然而,穆家坪的公分十分廉价,一个工才1毛2分钱,所以年底各家分得的钱都很少。有个别人家,还倒欠着大队的。公分挣得少或者孩子太多,粮食不够,可不就要向大队“赊账”么。
穆家坪大队的大队长、书记、会计和小队长们,也不是不想多发钱,但真没有啊,大队都穷的响叮当。再说,整个陵绛县那么多公社,基本都这水平。
穆家坪的村民,都是把鸡鸭鹅下的蛋卖到收购站来用作日常开销,或者直接到供销社用蛋来换盐、火柴这些日常生活用品,连吃酱油、醋的人家都不多。
到公社、县城做工也是需要门路的,所以,很多人家虽能饱腹,但一年半载才闻一次rou香,家中也是没有什么存款的,恩,基本都是“年光族”。
“都差不多,也就是不饿肚子。要说还是当工人好,不然有门路进城打零工也好啊。小佳哥哥不就是在县城棉纺厂当技术工?每个月都有近40块钱的工资,还发各种票和工业券。虹儿,你家卫峰也在县城打工,每个月也有30块吧?”杜妈感慨,语气中不乏羡慕,也带点酸意。
孙虹听出来了,忙说道:“哪儿哟,农忙是不能出去的。卫峰也只有在农闲的时候可以到县里做工,在工地上背砖搬石头,累死累活的,做满一个月也只有30块。而且你晓得的,这30块钱还要交给大队15块来买公分,这样才分得到粮食。卫峰在大姐家住,除了自己带粮食去,每个月也要给2块钱住宿费,不然大姐夫一家肯定会有意见。再加上来去的车费,一个月有10块钱就不错了。”
穆小佳也抱怨道:“李妈,你又不是找不到,我大哥从结了婚就变了,啥事都听我大嫂的。一年到头就过年回来一趟,不到两天就回县城去,莫说给爸妈拿钱了,不倒拿些粮食回去都是好的。他现在是二级工人,每个月光工资就有38块5毛钱,但是有啥用?爸妈一分钱都用不到。人家女儿嫁出去每年回娘家还要拿些礼呢,他连嫁出去的女儿都不如。”
“哎,你哥哥耳朵软,没啥主见,主要是你那个嫂子是个厉害的,把你哥管得啥事都听她的。你是个好的,让你进工厂也不去,要在屋里照顾你爸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6页 / 共9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