切两个白菜,少放点rou不就行了,到时候我把老耿叫上,咱们也正儿八经吃一顿饭,以后吃了大食堂,这机会可就少了。”
听老头子这么说,李婆子也觉得有道理,一拍大腿,“你说的也有理,”又颇为遗憾的补充道,“就是这腊rou包饺子没有新鲜猪rou好吃,到时候我再剁半只鸡,炒两个下酒菜,就当提前过年了。”今年的年估计要在大食堂过了,大食堂能吃饱不假,但是今年这光景,要想吃的多好,想的美!
作者有话要说: 有关《农业十二条》的政策是我上网查的,中央确实公布过这样的措施,但当时的情况下,应该很快就流产了,六十年代中期,形式已经越来越严峻,据说走的资本家在那时就开始居家迁往国外,六六年,以某事件的开始为标志,中国近代史上混乱的十年开始,这也是中国在寻求发展的道路上走过最为曲折的路。
愿祖国永远强大。
第8章 和老张家干仗
大食堂的东西都是现成的,只需要修缮修缮,打扫打扫卫生,把桌椅板凳归置整齐立马就能投入使用,做饭的师傅还是以前的那几人,赵建军为了照顾贫农,大食堂做饭洗菜的妇女都是村里比较困难的人家,他二婶也在里面。
他二婶是打仗时从si逃过来的,被赵建军爷爷以二十斤豆子的价格买下,给赵家做了次子媳妇。
赵建军的二叔身体不好,村里没人愿意把闺女嫁给她,花二十斤豆子买来的媳妇还算能干,把一家人的生活cao持了起来,还给他二叔生了一儿一女,不过这女人也是个苦命的,男人年纪轻轻就去了,她拉扯大一双儿女,守寡到现在。
因为拾掇大食堂的活儿不算重,队里就安排几个知青去做这事,给他们记满工分,也算是对知青的特别照顾了。
这两批来的知青都是高中生,看着就和村里的人不一样,村里人也说不上哪里不一样,总之看着就不像地里刨食的人,平时重活累活干不了多少就喊累,赵建军对这帮人头疼的很。
胡爱红拿着抹布,擦拭着布满灰尘的桌椅,她神色淡淡,没有什么表情,身上的衣服也不合身,就像一个偷穿大人衣服的小孩。
“胡爱红同志,我来帮你吧!”一个长相不错小平头殷勤的凑上来。
没等到他走到面前,胡爱红就闪了闪身,避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