子点头,“说的是,若能老道些,以后也是可造之材。”
敏良娣不好总说娘家人,很快转移了话题,继续跟太子说一些女儿们的事情。
过了几天,赵书良在衙门里,忽然被上官传去谈话。
他有些摸不着头脑,等去了才知道,上官问他家里才中了举人的小儿子,是不是要继续科举?若暂时不预备考试,愿不愿意去兵部衙门当差,那里缺个正八品武库书令史。
赵书良喜从天降,忙一叠声应下。
上官武大人原也迷糊,赵家的事情,如何问到他头上?等打听清楚才知道,这赵家,还能借上东宫的势力,倒是值得一交。
吏部老尚书不管这些微末小官的事儿,太子只问了吏部右侍郎孔侍郎一句,孔侍郎几天就办好了。
这回不比上回李穆川升职,李穆川功名低,只是个秀才,又年纪大,给个六品官,老尚书不大乐意。这回是个少年郎,又有举人功名,以后迟早还要考进士,给个八品官,不显眼,又是肥差,太子那里也好交代。
孔侍郎汇报了老尚书一声,老尚书毫不犹豫地点了头。谁不喜欢勤奋上进的少年郎啊,他要有个这样的孙子,他睡觉都能乐醒了。
等赵书良回了家,把这个消息一说,家里人都高兴不已。
赵世崇拍拍他的肩膀,“二弟也要去当差了,以后定是前程似锦。”
孙氏也跟着说漂亮话,“如今咱们家,都是官身了,我出门,说话都比以前更有底气。”
赵世简一边高兴,一边有些忧虑,“阿爹,如何就能单独找到我,可是有什么说头?”
赵书良想了想,“想是东宫娘娘出了力,不然,谁记得我们父子。你一个小小举人,嘴上没毛,正八品官能说给你就给你?兵部是什么衙门,还是武库司,那里寻常人没有手令,都不得进。”
赵世简又有些欣喜,“那儿子去了,会不会受人排挤?”
赵书良点点头,“你能想到这些,可见是长大了。多少正经两榜进士,都是从七八品开始熬,你一个举人,忽然去了这样要紧的地方,定然要遭人眼红。你要记得,谨守本分,认真当差,不朋党,不冒头,先安生过几年,攒些人脉和经历。过几年,若中了进士,说不得能比别人能晋升的快一些。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