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炭是足够使得,但再过一个多月就到年节了,届时周家四落在外的子弟大多都要回乡祭祖,而这银炭的使用怕是得翻个几番,而只屠林那的银炭显见的是不够用的。
所以他也就没断了和木炭铺子宋掌柜那得联系,只是他也不愿被宋掌柜当冤大头,就边周旋着,边又去寻其他的门路,不想这屠林新婚后再来,竟就带来了这么一个消息,对王管家不亚于正瞌睡的时候给他送来了枕头,当即便要和屠林签订新的契书,将新窑的木炭定下来。
屠林倒是不想银炭在王管家这如今还是十分稀缺供不应求的,但他和王管家一直都合作愉快,若是王管家有需求,不用多说什么,他也必是先紧着王管家的,所以当下便应了下来。
只是木炭作坊建成还要数日,加之新的炭窑虽大,一窑烧成的木炭也多,但相对的,花费的时间也就要更长了,不比屠林家后院的那个小炭窑,不到一日夜便能出一窑炭来。所以等到新窑的第一窑木炭烧成之时,已是半个多月后了。
木炭出窑时还只是普通的黑炭,若要制成银炭则还需要一道工序,如此又要花些时间。待银炭完成制成,装上骡车往周家送的时候,就又是两天的时间过去了。银炭有千余斤,骡车只一趟装不下,最后还是拉了两回才都送进了周家。待称重后,王管家便凑了个整,当场结了十八两银子给了屠林。
第53章去府城
揣着银子出了周家,屠林却没有马上回村里,而是又去牙行找了之前熟识的那位吴中人,请他帮忙寻个合适的铺面。
他们不可能永远只和周家一家做生意,又不耐烦挑着木炭在县城里或集市上到处叫卖,如此便只有开间木炭铺子,到时在招个小伙计看店,虽然会多花些钱,但却能轻省不少,也可以腾出功夫做些别的。
吴中人和屠林也是老相识了,所以见面之后没多客套,听完了屠林的要求当即翻了翻记卖册,找到了几处合适的铺面,然后带了屠林去看。
因为出来之前屠林已经同阮堂说过这件事,而阮堂让他自己做主就好,所以在跟着吴中人看完了所有符合自己要求的铺面后,就选定了其中一个面积虽然不算最大,但离着县城商街最近的一个小铺子,直接租了下来。
签好契书,又一下子付了半年的租金后,屠林又去订做了两个三层人高的木架子,准备回头放到铺子里使,待开铺子要准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4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