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样算算,每样种过一轮,也要大半个月呢。
就是得想个办法,好瞒过杨大郎。
第5章 松土
隔日苗禾醒的很早,该是心里有记挂,一听到远处鸡鸣便精神奕奕。杨大郎比他更早,苗禾醒时,已经有盆热水烧好了留给他洗漱。
苗禾也不客气地用了。心想有来有往,日后种的好菜就给杨大郎多吃,有病治病没病保养。息壤种出的食物,对身体可是好处多多的。
不过还是得等等。为了掩护息壤,前期有许多事要做。早饭过后,苗禾就在后院扎着,看杨大郎松土。他脚伤的这般,杨大郎自是不可能让他动手,就搬了个矮凳。让苗禾待一边儿看。
没去打猎的时候,杨大郎的空闲挺多。这是因为杨家没有田地。由于是外姓人迁来的缘故,苗家村自古有个老规矩是,外姓人要在苗家村买田,就得花上多一倍的银两,便是荒地也是如此。怕是想把田地紧紧抓在苗姓人家手中。
也所以,老杨家虽然过来了几代,因着这规矩,就没特别想买田来种。一是凭打猎手艺也能谋生,不必要靠田。二是想到要比旁人多花银子,就觉得可惜,倒不若省下这些,弄些好东西改善生活。
凭藉上面的想法,老杨家生活一直过的不错。虽说除了rou,各项食粮用度都得用银两换,花稍其实比村里人更多,可说赚多也花多,然而由外表看,日子确实瞧着比村人好上一些。
直到杨大郎他爹的那场严重意外,吓到了所有人!毕竟一次碰上两头大虫可不是经常有的事儿,一次折了三名汉子能走回两名,都算侥幸。
自此以后,平时老羡慕杨家的村里人这才醒悟,进山打猎还是比种地危险许多。哪怕日子过的好,要一有事,不是死就是残,由小富变成穷困都是眨眼的事,还拖累一辈子,太不稳定。以致于杨大郎这辈的杨家汉子要说亲,比从前困难许多。
便说杨大郎的大堂弟杨大铜吧。那个已经娶婆娘生了两小子的杨二婶的大儿子,他也不再以打猎为生。杨二婶被那场意外吓怕,在杨大铜小时候就被赶去跟村里的李阿公学做木工,打打家具农具,也因此结亲结的比杨大郎还早许多。
上面都是题外话,就说这头杨大郎松土松的快又好,没一会儿差不多就搞定后院的地。当然其中有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