被其它国外企业吞噬殆尽。”
陆飞叹了口气。
“现在有两种对策,一种是对光伏产业输血,保住光伏产业的意义,你想必也清楚。”
沙领导望向映着月亮倒影的湖水。
陆飞点了下头,光伏产业可是绿色可再生能源主力之一,也是防备着欧美祭出“绿色环保碳中和”的名义做文章,限制华夏的发展。
当然,也是基于能源多元化的战略。
“另一种就是放弃规模,走高精尖技术发展的路线,数量保不住,就保住质量,重点扶持几个技术过硬的企业,在国际市场上保流一丝火种,等到‘双反’的寒冬过去了,这几个存活下来的就可以继续发展。”林嘉庆说。
“小陆,如果是你,你会怎么选择?”
沙领导投去问询的目光。
“一种是不惜一切代价,死守城池,一种是放弃城池,建立堡垒,保住有生力量。”
陆飞摸了摸下巴,“但如果让我选,我两种都不会选。”
“为什么?”林嘉庆露出笑容。
“因为两种都只是绥靖方案,解决不了根本的问题,要彻底救活国产光伏产业,我觉得要走第三条路。”陆飞一本正经道。
“第三条路?”沙领导倍感意外。
“就是集合上下游所有的力量,在西部建设大规模地建光伏电站。”陆飞笑道。
“这不是第一种方案吗,又一个金太阳工程,用财政补贴,继续输血拉动市场?”
林嘉庆皱了皱眉。
“嘿嘿。”
陆飞玩味道:“我说的跟第一种方案可能有一点点差别,到西部不是简单地建电站,而是要把光伏产业的外循环扭转成内循环。”
内循环模式?
沙领导几人顿时来了兴趣。
陆飞滔滔不绝,说以往的梯度转移理论是,东部用着最先进的技术和设备,中部则接受淘汰下来的东部的技术和设备,而西部,再接受中部淘汰的技术和设备,由东到西流向。
但特殊时期,就必须特别处理。
国产光伏产业不能按这个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5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