笑道:“那你们仨去将外面的床单被罩收了去,衣服还没干,晾着吧,之后将家里其他几个屋子都整理一下,今天我只整理了奶奶那屋,其他还没顾上,累了,你们就替我干了!”
“得嘞,这有什么难的,您就瞧好了吧!”
曾尛听曾淼的京腔,表示很有兴趣,“你这哪儿学的啊?”
“还能哪儿学的,大姐不是给爷爷奶奶买了收音机吗,那上面相声的声调就是这个,我姐老学!”
‘噗嗤’,曾尛笑着刮了刮曾淼的鼻子,“看不出来,你模仿能力这么强,那你们赶紧的动起来,我给你们做点汤,炒点菜去,”
曾尛在厨房又忙了差不多一个小时,直至晚上八点,曾家的团圆饭才做好。
今天她尝试做的是东北有名的粘豆包。
方法是在空间电脑上找的,特意抄到纸上,一步一步做下来的。
因为之前大学同学给他们带过粘豆包,老好吃了,所以今天早上她起得早,就在空间里先折腾上了。
所谓的粘豆包黄灿灿的,特别好看,是用大黄米做的,这制作粘豆包的第一步,就是将先将大黄米泡上半日,然后淘净沙子,之后晾大半干,磨成面,这得亏家里还有个小磨盘,要不然这咋弄啊?
一点儿不简单,要不也不会折腾到这个点儿吃饭。
当然,一些准备工作她在空间的时候就做好了。
你比如将玉米面和黄米按一定比例混合,再用冷水和面,像做白面馒头那样进行“发酵”。
待发出酸味,开始用手揉面。
这一步关系着整个粘豆包制作的成功与否,也关系到口味和色泽,所以对发面人的要求较高。
一般传统发面的人应该是家里相貌较好,性格温和,善良的人,据说这样发出来的面就如其人一般,入口细滑,带有丝丝甜意,色泽金黄。
这一点,她应该符合条件,哦?哈哈~~
第二步就是制馅。
将红小豆或大芸豆煮熟(不可煮破皮),捣成豆沙酱,放入细沙糖,攥成核头大的馅团,备用。
这一步掌握煮豆的水分和火候至关重要,如果干了或者稀了,都意味着馅料的失败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