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长子多过于嫡子,看看以前的代善、豪格,顺治皇帝考虑继承人的时候, 先考虑的可不是康熙皇帝玄烨,他在排除了其他人之后, 第一考虑的是皇二子——也就是事实上的皇长子福全, 最后是福全自己说要做一个贤王,以及康熙皇帝熬过了天花之劫, 在大清那个顺治皇帝染上天花快要不治身亡,整个王朝的前途都是不明的时候,有生命保障才顾得上考虑其他,毕竟一个天花就足以让满人起了退回关外之心。
康熙皇帝做为亲历者, 他很清楚这种制度的坏处,就比如到现在,不管是出于本心还是事实他都不得不承认, 他这个皇位是捡来的, 虽然有其必然性, 但是这导致了他到现在不管出于政治目的还是兄弟情都要对福全信任有加, 兄友弟恭。
这么长的习惯保持下来,有时候康熙皇帝自己都不知道这些作为是出自于本心,还是为了皇位安慰而做的了。
有这么一个前提在,当初立太子的时候, 他很自然的就选了嫡子这个最无争议的做太子,即使这个孩子没有发过痘,甚至都还是有夭折的可能,如果只是考虑身体,那个时候比胤礽大两岁的胤褆绝对是更为合适的选择,但他还是坚持了。
想到这里,康熙皇帝再次把整个大殿的人来回看了个遍,他甚至可以预知到的各路王公们的各种反应,不过这一切,在看到那个想出列说些什么的老七,想到出去了就没再回来的老五老九之后,他心中有了定论。
“好,朕答应你。”至于那些想要跟上的人,先回家自己摆平家里的问题去吧,他可是皇帝,是给人做裁判的,可不是给人解决问题的。
“多谢皇阿玛!吾皇万岁!”
康熙皇帝在心中轻嗤,还万岁呢,有这么些糟心的儿子,他活到现在都不容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