仓惶而逃。
吴国大胜,正是士气昂然之时。月迷踪却强令殷誓停下追击,殷誓不满,却碍于虎符只得听令,并将战报加急报予吴王。吴王阅后并遣忠国公之子、镇军侯上将军接替月迷踪,追捕周国残兵。朝中有懂军事者上言临阵换将不妥,却无法阻止忠国公府一脉及吴王的决心。
忠国公明言:边军至关重要,绝不能落入外臣之手。
吴国换将。月迷踪失去边军策权,殷誓重掌边军大权,并镇军侯追击周国残部,连胜三场,直追秦破虏三百里。
月迷踪因此彻底被推离边军中心,无人在意。
是夜,镇军侯得消息秦破虏于东侧扎营欲偷袭粮草,镇军侯便借此机会,反擒秦破虏。他亲点三千精兵,夜奔突袭
而后,尽被秦破虏施计斩于东峡谷。
镇军侯侥幸而脱,仓惶归城。
周军悍而追击!斩镇军侯,直冲边境边城!
殷誓虽极尽所能,力挽狂澜,却无法抵消周军以镇军侯头颅悬挂军旗带来的影响,吴军军心难稳,以致再战大败。先前所攻三百里也尽数由周收回,若非殷誓死守,边城险险被破。
周国同样损耗巨大,最终在五年后,于吴城下逼迫吴王签订和盟,撤兵回都。
至此,吴周之争初停。
吴胜二,周胜一,却胜最后之一。
而在这场战役中,月迷踪因镇军侯轻慢苛待,无人保护,终流散于边境流民之中,再无下落。
两场失败换月迷踪一命。远在周国帝京的开阳君淡声道,这是笔再合算不过的买卖。
唯一需得担忧的
周国年不过十五的少年皇帝笑问:吴国元气大伤,已无还击之力,还有什么需要担忧
开阳君垂眸,倒是也不瞒皇帝,耐心道:臣担忧,月迷踪未死。甚至皆此谋局。
皇帝道:这天下难道还有人能谋太傅的局吗朕不信,终归来说,这一次交锋,也是太傅赢了。太傅也未免太过杞人忧天。
开阳君闻言笑了,他笑着的时候很温柔,总令人觉着如沐春风。
开阳君道:陛下圣明,但也需知这天下山外有山、人外有人。一局未下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