也不用提前一个月进城,等房子下来装修完再搬也不耽误什么的。老太太跟丁老娘聊天的时候,还感慨,儿媳妇儿没嫁家,可不是大事小情儿的都得指着她这个婆婆嘛。
原本沈大哥也不用两口子一起去的。之前干了好几年,跟工厂那边儿熟了之后,人家都是直接给发货,到火车站取货就行。这不是新买了批发市场的门市嘛,这边儿的门面大,又是专门的批发市场,要增加新品类,肯定要亲自过去看样子,谈价格什么的。沈嫂子也是挺有意思,看雪雁和大梅子两个女人,沈大哥一个大老爷们,同行,怕影响不好,觉得她很有必要跟着。那就跟着呗。
这年月儿没手机,安个固话都得三千多,六月份的时候,雪雁给自家饺子馆,火柴厂和咸菜厂里都按了电话,就花了小一万。饺子馆里那电话还是市场上的头一家,这下可好了,成了整个市场的公用电话了。谁家订货出货的,都不发电报了,能打电话的全打电话。一天到晚,那电话就没停过。所以,到了地方报平安,肯定是直接打回家的。
一打电话,丁老爹接的,家里剩下俩老头儿和齐大哥看着八个孩子,女人全去医院了,金素英要生了。早产了十多天。
行吧,这孩子就是专门打破雪雁计划的存在。不是最忙的时候他来了,就是雪雁刚出门他就要出生。也是没谁了。
原本还想着,跟苏玉梅抽两天空到逛一逛大城市的,也逛不城了,跟沈大哥走了几家服装厂,下了订单。鞋和箱包这边的也是过的货,要找源头,还是得去延海,去江浙找。沈大哥那人比较讲究,不放心雪雁跟苏玉梅两个人往那边儿跑,跟沈嫂子两人放弃了原来想去三亚看海的计划,陪着跑了一趟。市场都才刚兴起,正是飞速发展的时候,还都是个人的买卖,店大欺店的情况几乎没有。自家说少进点货试试市行情,人家也不嫌弃要得货少,没加价,还包邮费。不怕坏,没有保质期的东西,公路又少,还是发火车方便,就是货少,要等凑够了一车皮才能发。
雪雁倒是不用等这个,自家货车每周都有跑江浙的,顺路拉回去就成。把货运的费用算到商品的价里,再给减一点儿价就行,对方也都同意了。
都到了这边儿了,小高品市场肯定要去的。跟雪雁上辈子为了体验生活去的批发城天差地别,这会儿“城”还只是雏形,规模连那时候的十分之一都没有。
倒是同行的另外三个,惊得嘴巴都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8页 / 共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