br>
因为当初选的厨艺最厉害的厨娘做夫子,学院的糕点铺子生意自然好。
唯有绣坊的生意一般。毕竟学生的绣品不能跟人家专业的绣娘比,只胜在价格低。
至于印刷坊,京城这里就取消了。
而因为京城人多,消费能力也比地方要强,三个作坊和铺子、以及这几个商铺的租金也足够维持京城女子技术学院的开支了。
看了商铺,赵如熙跟着崔夫人进了学院,看到布局合理的教学区和宿舍区、食堂,以及那些女学生脸上带着的笑容,她很满意。
“招收学生上有什么麻烦吗?”她问道。
女子技术学院跟女子书院不同,招的学生年龄放得很宽,从十三岁到三十岁,只要四肢健全、智商正常,通过考试并缴纳低廉的费用后皆可录取。
学习的期限也有长有短。有一个月、三个月、半年和三年之分。
“当然有。”崔夫人也不隐瞒,“未婚的还好;那些成了亲的,好多家里的婆婆、丈夫不同意她出来学习的,有些直接闹到学院来。”
“我们直接聘请了几位嘴皮子厉害的大娘,在学生报名的时候去家访。如果家里有矛盾的,就给她家人做思想工作。如此,绝大部分学生的问题能得到解决。”
第786章 回绥平伯府
几人一面走一面说话,崔夫人指着一个地方道:“这是缝纫系,那边刺绣系,前面是纺织系,最里面是厨艺系和印刷系。”
纺织系出来的女工当然是进纺织厂,这里算是为纺织厂做培训。
说到这里,她一脸的感慨:“幸好娘娘当初给了我建议,让我把一个专业的学生放在一个院系里管理。否则我还不知道要忙成什么样呢。”
女子书院的学生少,每年就招收一个班,每个班的人数都不多。饶是这样,当初只管理一个只有一百多人的北宁女子书院,崔夫人仍然忙得脚不沾地。
所以在女子技术学院建立之初,赵如熙就给崔夫人写了一个管理框架,这个框架以现代大学的管理模式为基础。崔夫人可以在这个基础上因地制宜地加以改进。
“也幸好当初先在京城办了一个,而不是各省府一起办,否则更加手忙脚乱。”崔夫人想起当初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5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