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零八落,大部被歼,残部逃入杏山城。清军也不追赶,随即退走。
八月二十四日,逃入杏山的吴三桂、王朴率残部向宁远进发,遭到清军伏击,败退至高桥,皇太极早已设伏于高桥,吴三桂、王朴所部一到,多铎就率军杀出,吴三桂英勇血战,方和王朴一起杀出重围,两人仅以身免,部队几乎全军覆没。事后,吴三桂因英勇而没被追究责任,王朴则因为之前的畏葸不前而被崇祯斩杀。
在洪承畴各部被击溃的同时,逃到塔山附近的明军,前有大海,后有追兵,他们视死如归,张开臂膀,用自己的身体阻挡密如飞蝗的清军箭矢,只要还没倒下,就这样凛然矗立,仿佛一组铁铸浸血的雕像,最终全军覆没(赴海死者,以数万计,浮尸水面,如乘潮雁鹜,与波上下。高士奇《扈从东巡日录》卷上)明军损失惨重,仅松山激战就战死五万三千七百八十三人,损失马匹七千四百四十四匹,甲胄九千三百四十六副。
此时洪承畴的局面也更加不妙,他与清军混战许久,清军越聚越多,他于是率军向西退走,但西面清军甚多,无法杀出,于是他退入松山城,清军随即包围松山城。从崇祯十四年(1641年)八月二十九日起,洪承畴开始困守松山,松山地形中凹,恰如盆地,松山城就在盆底,此时的洪承畴在皇太极眼里也正如这地形一样,已成瓮中之鳖。
一天后,从塔山回来的清军报捷,说明军全被赶进海里淹死,皇太极大喜,说:洪承畴插翅难逃,现在咱们劝降吧。
范文程说:招降洪承畴还没那么容易,咱们应先给他的部下写劝降书,射入城内,扰乱他的军心。皇太极按他的计策行事,因射入的信被洪承畴的亲信看见,因此无人敢降。
此后洪承畴仍然苦苦支撑,九月洪承畴、曹变蛟率军突围,但突围失败。十二月,洪承畴亲率六千军队于夜晚冲击清军大营,被皇太极斩杀四百人,突围又失败。再往后洪承畴欲战则力不支,欲守则粮已竭,欲遁又未敢成队而出(《东华录》卷三),最终城内粮尽,杀马为食,马吃光了,城内的骑兵都成了步兵,人相食。
直到1642年二月的一天,皇太极觉得时候差不多了,召开秘密军事会议,李永芳说:城内副将夏承德是我的老朋友,我给他写封信,射入城中,劝他投降,但此事需秘密进行。
皇太极说:这可怎么办呢?
范文程说: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3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