派人劝重耳归国掌政。重耳将此事告子犯,子犯以为不可,对重耳说了这几句话。事见《礼记·檀弓下》。(15)《秦誓》:《尚书·周书》中的一篇。(16)断断:真诚的样子。(17)休休:宽宏大量。(18)有容:能够容人。(19)彦圣:指德才兼备。彦,美。圣,明。(20)不啻(chi):不但。(21)媢(mao)疾:妒嫉。(22)违,阻抑。(23)俾:使。(24)放流:流放。(25)迸,即“屏”,驱逐。四夷,四方之夷。夷指古代东方的部族。(26)中国,全国中心地区。与现代意义的“中国”一同意义不一样。(27)命:东汉郑玄认为应该是“慢”字之误。慢即轻慢。(28)拂:逆,违背。(29)逮:及、到。夫(fu):助词。(30)骄泰:骄横放纵。(31)发身:修身。发,发达,发起,(32)府库:国家收藏财物的地方。(33)孟献子:鲁国大夫,姓仲孙名蔑。(34)畜,养。乘(Sheng):指用四匹马拉的车。畜马乘是士人初作大夫官的待遇。(35)察,关注。(36)伐冰之家:指丧祭时能用冰保存遗体的人家。是卿大夫类大官的待遇。(37)百乘之家,拥有一百辆车的人家,指有封地的诸侯王。(39)聚敛之臣:搜刮钱财的家臣。聚,聚集。敛,征收。④长(zbong)国家:成为国家之长,指君王。(40)无如之何:没有办法。
【译文】
之所队说平定天下要治理好自己的国家,是因为,在上位的人尊敬老人,老百姓就会孝顺自己的父母,在上位的人尊重长辈,老百姓就会尊重自己的兄长;在上位的人体恤救济孤儿,老百姓也会同样跟着去做。所以,品德高尚的人总是实行以身作则,推已及人的“絜矩之道”。
如果厌恶上司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下属;如果厌恶下属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你的上司;如果厌恶在你前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后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后面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前面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右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左边的人;如果厌恶在你左边的人对你的某种行为,就不要用这种行为去对待在你右边的人。这就叫做“絜矩之道”。
《诗经》说:“使人心悦诚服的国君啊,是老百姓的父母。”老百姓喜欢的他也喜欢,老百姓厌恶的他也厌恶,这样的国君就可以说是老百姓的父母了。《诗经》说:“巍峨的南山啊,岩石耸立。显赫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4页 / 共6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