是不可能的,即便有人看守,也不可能二十四小时看着。再说,铁路职工和家属以及附近的居民都要抄近道,所以只要你沿着铁路线走,可能就能顺利地走出车站。
孙国民出了车站,抱着孩子和苏桂芬开始步行,步行对城里人来说已经很遥远了,但对孙国民和苏桂芬来说,步行是一种很轻松的交通方法,很安全,而且无人打搅,尤其是在城郊的公路上行走。所体验到的安全感绝对不是来自交通本身的,还来自没有人干涉的那种安全感。
一个白天,从清晨到晚上,孙国民基本上弄清楚了这个城市的一个方位的废品收购的情况,找到了三家废品收购站,价格相差不等。还走访了城郊包括铁路宿舍在内的一些生活区,初步了解拣废品的产生情况,还有拾废品的同行有多少。
孙国民仔细地计算了一下,在这个城市里生活下去是没有问题的。
第一天晚上,孙国民夫妇住在了那几节车厢里。
果然,如他分析的那样,好多人都住在那里,行行色色的人,有老的有小的,天黑了,都纷纷聚集到车厢里,各自占好自己的位置。大家相安无事。
这些人有的是靠拣车站垃圾为生的,有的精神有点问题,有的就是小偷,有的是乞丐,有的是无家可归的人。被子女赶出家门的,临时落难的或者家人不和而离家出走的。等等。
天蒙蒙亮,大家分头行动,出了车厢。干各自的事情。
孙国民用了七天的时间,彻底了解了长沙的废品市场。他选择了一处城郊结合部的农舍,一个月租金三十块钱,一间屋子,是一对好心的老夫妻便宜租给他的,但是要过两天才能住进来,因为里面放了一些亲戚寄存的杂物。要等人家把杂物搬走以后。
孙国民想过一直就住在那个车厢里,挺好的,但因为有孩子,有苏桂芬,要是光自己的话,就不用花着每月三十块租金了。不过也好,有个房子,更安全,而且车厢的很多玻璃都没有,蚊子多,到了晚上,孩子也容易着凉。
孙国民的谋划是先从小到大做一个废品收购站,这一点,他是很有信心的,因为孙建兵在浙江自己就做成了一个小废品收购站,要不是他回来做假酒了,他还在浙江干废品收购。村里有不少人做这个做的很不错。
打定了主意的孙国民在躺在车厢的地板上就着车窗外暗蓝色的夜空和苏桂芬搂着栩栩聊天。栩栩这个孩子很懂事,晚上很少哭,吃饱了就瞪着大眼睛听大人说话,听累了就闭眼睡觉。让孙国民很省心。
孩子睡着了。车厢里时起彼伏地想起了呼噜声,还有磨牙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2页 / 共7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