过有关史料,但凡有“建设兵团”字样的,无不指边疆地区。中国腹地之平凉关山,竞然会留下一支部队繁衍生息。关山之苍茫里,又会有多少鲜为人知的秘密?
二 历史?关山
走近关山,得先走进关山的历史。而关山的历史,是等同于关山林场发展史的。
关山林区自古以来林草丰茂,为牧、猎、采之地。新中国成立前,关山森林基本上是两种所有,一是庙产,二是私人所有。
1949年7月29日,华亭县解放,10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接管了关山森林,宣布为国有。
1950年5月,西北军政委员会命令“陇县关山林管处”更名为“关山林管站”。
1964年6月,中共甘肃省委、省政府批准成立“关山林业总场”。下辖马峡、玄峰山、海龙山三个林场。
1965年10月,中共甘肃省委根据中央西北局决定,成立“甘肃省水土保持建设师”。同年11月,关山林业总场交由水土保持建设师领导,成为水土保持建设师第三团。
1966年2月,中共中央西北局根据周恩来总理指示,将“黄河中游水土保持建设兵团”改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林业建设兵团”。甘肃省水土保持建设师随之更名为“中国人民解放军西北林业建设兵团第二师”(简称林二师),水土保持建设题第三团随之更名为林二师三团。
1971年9月,经甘肃省革委会和甘肃省军区批复,林二师划规兰州军区生产建设兵团林业建设师,代号为“兰字九三三部队”。
1974年12月,根据周恩来总理关于“生产建设兵团原则上应由地方管”的指示,1975年1月,“平凉地区关山林业总场”正式成立。
于是,这一支来自天南地北的绿色兵团,就此解甲归田,就此繁衍生息,就此把全部的热望与青春化作了关山不老的山魂。如今,关山林业管理局的505名职工,就是西北极罕见的这座原始森林的守护神。他们,“献了青春献终生,献了终生献子孙”——关山林业人彼此戏谑的这句话,承载了不知多少苦与痛。他们无悔,他们彼此相依着,托起关山的激情托起关山绿色的热望。他们无怨,他们与林共舞,他们从点点滴滴的琐事起,铸写着关山林业最辉煌的现代史。
三 生态?关山
关山,是陕、甘、宁三省区交界处最为优美的自然景区。这里,春天,林草翠绿,桃花满目;夏天,百花盛开,群蝶飞舞;秋天,枫叶正红,溪水澈清;冬天,松柏银装,冰雪如被。真正的“关山如画”。
本章未完,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第3页 / 共7页